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换位思考
星云
真诚的歉意不是示弱/梅国民(加影)
新年将至,我站在窗前,望着街道上的车水马龙和熙熙攘攘买年货的人群,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一刻,我特别想对亲友说一句:“很抱歉,我说错了。”这句话承载着对过往的反思,也寄托着新年的期望。 过去一年,我逐渐意识到,真诚的歉意不是示弱,而是成长的标志。记得有一次,我因工作压力大,对好友说了过分的话。当时我固执地认为自己没有错误,直到看见好友受伤的表情,才明白言语的伤害有多深。我鼓起勇气道歉,反而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这让我明白,承认错误不是丢脸,而是修复关系的良药。 在与人相处中,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以前总觉得讲话直来直去是诚恳,如今才懂得,说话的艺术在于明确地表达自己,又顾及听者的感受。触碰到敏感话题时,我会先观察对方反应;分享新知识时,会考虑对方兴趣;遇到分歧时,会先倾听再表达。这些细微的改变,让我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我特别想对父母说声抱歉。年少时,我常用尖锐的语言反驳他们的关心,以为那是代沟。现在才明白,那些话语背后是深深的爱。记得有次他们小心翼翼地问我外地生活和工作近况,我不耐烦地打断了他们的询问。看到他们失落的表情,我内心充满愧疚。如今,父母已不在人世,想到“子欲养,而亲不在”,再也无机会说声抱歉。 对于朋友,我也欠一句道歉。曾经因为好奇,追问他们的私人事故,让他们陷入尴尬。现在想来,真正的友谊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给对方留个空间。不再刨根问底地打听感情状况,不再对失败评头论足,而是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 除了家人和朋友,我还想对同事们说一句抱歉。职场中,我有时因急于完成任务,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有一次,因工作进度紧张,我对同事的建议不以为然,甚至打断了他的发言。事后我才意识到,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同事的自尊,也影响了团队合作。我后来主动道歉,对方微笑着接受了,让我更加坚定了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 收获了更多真诚的关系 不仅是对人,我还想对自己说一声抱歉。回顾过去的一年,我给自己设定了很多目标,却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实现。有时,我过于苛责自己,认为失败是无能的表现。但现在我明白,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想对过去的自己说:“很抱歉,我曾经对你不够宽容。”新的一年里,我希望学会更加温柔地对待自己,不再被自责束缚,而是带着希望继续前行。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我深刻体会到,成长不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心智的成熟。学会说“对不起”,让我收获了更多真诚的关系。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修炼说话的艺术,让每一句话都传递温暖与善意。 新年新气象,让我们放下过去和亲友和同事之间的芥蒂,用真诚的沟通架起心与心的桥梁。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提升。愿我们都能在新的一年里,用更成熟的方式表达,用更包容的心态倾听,共同创造更美好的人际关系。
1天前
星云
星云
知识诅咒/谢安雨(马西)
最近,我了解了一个新颖的词汇——“知识诅咒”。它的意思是,当你学会了某个新知识后,很难再想像自己不知道它时的状态。这种心理往往让人无法站在初学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对别人的困惑感到不耐烦。 前段时间,我收藏了一位博主“小新疆”的视频。他们分享了很多实用技能,比如登机指南、宿舍收纳和教程,堪称我的“网络室友”。其中教大家如何坐高铁、飞机的视频单篇点赞常达几万到十几万。有人不解:怎么还有人不会坐高铁?但视频爆火正说明,很多你习以为常的事情,对别人未必如此。 让我想到自己第一次去吉隆坡旅行时,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为了避免迷路,我提前查阅了大量公共交通攻略,研究了地图上不同颜色的轻快铁线路。毕竟,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出行大多依赖私家车,很少接触地铁或者轻轨。当我真正走进轻快铁站时,才发现面对陌生的东西,我仍然感到手足无措。那一刻,我才明白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容易。 然而,“知识诅咒”的影响不仅仅存在于交通攻略上。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知识的优越感。有一次,我妹妹发信息问我如何制作PPT、如何转换文件格式。我第一反应竟然是感到焦躁,甚至下意识地觉得,明明这些技能在学校的电脑课上都教过,怎么可能不会?但冷静下来后,我才意识到,她只是没实际接触过。 世界并不需要更多的鄙视链 生活中的知识是分领域的,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自然掌握的内容也不同。也许我在办公软件方面比她熟悉,但她在其他领域可能同样是我的老师。就像当年我不熟悉吉隆坡轻快铁的规则一样,每个人都有求助别人的时候。 更重要的是,“知识诅咒”并不仅仅影响对他人的态度,还会阻碍我们与人沟通。因为无法换位思考,我们的语气可能会变得傲慢,甚至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一个简单的疑问,换来的却是“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的冷嘲热讽,这不仅不会帮助别人进步,反而会让人更害怕提问。 其实,知识从来不是用来标榜优越感的工具,而是促进彼此理解与合作的桥梁。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与其带着居高临下的态度,不如多一些包容和耐心。 想想看,当我们自己变成求助者时,是否也希望被友善对待?世界并不需要更多的知识鄙视链,而是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尊重。毕竟,懂得是一种能力,而教会别人懂得,才是真正的智慧。
1月前
星云
星云
【相伴久久】吃外面/杨帆(万津)
“明天要吃什么?煮什么?” “吃外面……吃外面……” 两个小外孙直嚷外婆不要煮,要吃外面,外面的食物真的那么好吃吗?一个星期三天吃外面不觉腻吗?外婆的饭菜真比不上外面吗?曾多次老伴叫我别随同吃外面,随便一个家常便饭好过吃外面。但为了不扫兴,我尽量配合。这个小镇没有几家餐馆供选择,也没有什么食物让人念念不忘,来来去去总是那几张熟脸老板,吃得我真有点不好意思,在他们心里肯定认为我们懒散不煮,或不会煮留不住家人的胃。 女儿一家四口与两老同住,小康之家生活过得快乐温馨。老伴唯一的烦恼就是煮,今天愁明天,明天愁后天,不知要吃什么。我们已相处了14年,老伴为煮也已烦够了,尤其看到半子低头吃焖饭,什么菜肴动都不动,淋上汤汁狼吞虎咽不睬人。老伴心疼半子辛苦工作了一整天回到家又吃不上合口味的菜肴,仿佛自己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对不起半子也对不起自己,于是养成每一天临睡前问好女儿一家要吃什么才煮什么。慢慢的我喜欢的客家菜,还有老伴拿手的潮州菜消失了。很多名菜老伴也忘了怎样煮,取而代之的炸鸡、炸肉、炸虾、炸苏东成了三不五时的家常菜。 三菜一汤对一个煮妇不是难题,问题是不吃冷菜,莫说隔夜菜,隔餐的都不吃,又不能预早煮,且回家时间又不定时,往往晚餐后还未消化夜已深。多年来老伴的饭量总是不超过两茶匙,医生建议割除过胆石的老伴晚餐时间不要超过7时。 为了饭桌上欢乐团聚,老伴唯有不听从医生劝告,强忍饱餐后失眠的滋味,注重饮食的半子从不吃辣,不吃罐头更不沾腌制品,我家午餐肉、沙丁鱼、腊肠腊鸭、咸鱼梅菜、腐乳、咸菜,几乎已要绝迹。这些食材不能吃不能用,那要怎样煮成美食。汤汁要喝又浓又够火候最少要熬上几小时的,即席汤如紫菜、冬粉、冬菜、腐竹全不喝,所有菜肴汤类吃过的不可两星期内重复煮。诸多的限制和不便,已让老伴渐失煮意。 家里养出了“卫生官员” 老伴煮食从不加味精,煮咖哩鸡不加椰浆,炒菜只加天然材料,我们已习惯清淡吃法,外面的食物好吃,全因客户喜爱加重了调味品。吃外面点了芋头扣肉、好运猪手、五香东坡肉、人参炖鸡汤……这些全都是隔夜菜,很少有餐馆现做现卖。奇怪家里的隔夜菜不能吃,怕有毒不卫生,这里却可以,因为是厨师做的。家常菜不好吃全因天天由那人掌厨,已变不出花样,又不可加料,当然不合口味,说穿了就是不尊重做菜人,忘了初心入乡随俗,成了嫌菜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完全没有换位思考,谅解煮妇苦衷。 老伴自嘲老了,“生意”难做。想当年孩儿小,煮啥吃啥,全没煮之烦。现在家里养出了“卫生官员”、“营养师”、“医生”,无论做什么煮什么都不对。随着你们已长大,胃口也变了样。外婆的饭菜已比不上外面的香。她也不再执著观念,吃外面就吃外面吧,只要一家人和气吃得开心就好。吃外面已形成了享受,有空调,有冷饮,又可手机配饭,不用再为吃自寻烦恼,又不用饭后洗碗碟,难怪吃外面永远受人欢迎,有谁还会顾虑健康与卫生?
2月前
星云
VIP文
李语希 | 日本企业甘苦谈
因为篇幅的关系,我很少在脸书上跟大家分享以前在日商公司工作的经验;想说趁这个专栏,让大家可以简单地窥知所谓的日系职场文化的养成;以及这个语言文化,是如何影响了我的人生、甚至一辈子。 从18岁学日文,大学毕业后在日商公司工作,到现在有了日本的家人,这样想想,也跟东北亚这个国家接触20几个年头了!可以说是占据了我生命中大半的时间。 因为篇幅的关系,我很少在脸书上跟大家分享以前在日商公司工作的经验;想说趁这个专栏,让大家可以简单地窥知所谓的日系职场文化的养成;以及这个语言文化,是如何影响了我的人生、甚至一辈子。 有果就有因呀!就先来跟大家说明,当初在大学时,为什么我会选择日文系就读的契机吧! 就如同大家所知,台湾曾经是日本殖民地,加上因为飞行时间只要三个小时,因此不管旅游或是商业考量,台湾跟日本之间都有非常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因此在台湾,只要非常精通日文,通常都能很找到不错的工作。 我就读的是在南台湾以外语著名的大学,在台湾有一句话这样形容的:”文学找台大,商用找文藻“。我们学校的训练,就是希望学生一毕业之后就能在职场上有即战力,因此在大学里,除了受到非常扎实严格的语言训练外,也从骨子里,被日籍老师们慢慢塑造成日系职场上所需要的人才以及女生的样子。 大学时所有授课老师都是日本人,老师从大三大四开始就教我们如何做日文的商业简报和提案。我记得老师在训练我们时,一直跟我们说:”你们未来的上司跟客户有很大的机率会是日本人,从现在开始,要慢慢地接受和洗礼成为日本企业的思考做事模式;做任何的提案或是交涉,请用日本人的思维逻辑去思考,要不然是比较难说服日本人的。“ . 也因此,在大学时期,才刚刚可以掌握一门语言,好不容易考过了N1,也就是进入日商门槛的日本语能力测验最高级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日本人钜细靡遗的细节魔鬼思考模式正在等着我。为了能被心仪日商选上,除了让我原本的华人模式慢慢消失,让日本文化慢慢侵入我的人生外,我别无选择。 这让我想起之前跟一位大马前辈吃饭,已经习惯注意所有细节的我,在他一个摸鼻子的动作我就知道他在找纸巾马上从包包拿出面纸递过去;还有即使才吃过一次饭,我就会自然地记得他所有喜好:比如只喝热饮、比起黑咖啡他说喝热拿铁比较不会胃食道逆流等等的事情。 第二次出来吃饭时,我因为自然而然地帮他点了热拿铁和倒了热水给他,他被我记住所有细节的个性给吓一大跳,一直问我,你从小就是这样的性格吗? [vip_content_start] 我说,不是的呀!是因为之前在日商当业务拿案子,我们必须要在短短几次接触就给对方很好的印象,才能在一两周内决胜负。因此我们会习惯记住对方所有喜好和说话的内容、穿搭的品牌和爱用颜色、手表香水品牌,甚至看穿著我就基本能判断出这个人在公司的位阶等等的……这些已经都是我们反射性的动作。 也因此,从小就是男孩性格、会爬树、会拿石头追着人家干架、粗枝大叶爱迟到的我,遇到了所谓大日本帝国,我竟然会因为主修了日文,让这个语言这个国家,彻底改造了我的个性,造就了我现在会习惯性注意任何细节的人格特质。 日系企业教会我的最重要的就是”换位思考“。以前在跨国企业当日本业务时,一开始案子拿得很不顺利,被当时的日籍主管训斥了一番。 他说,业务要人家挑钱出来买你的东西,你如果没有站在客户立场思索他的需求,怎么可能拿得到案子。 拿案子就像是一个孩子跟爸妈要他很想买的玩具的过程。如果你只是吵,是很难得到玩具的;但如果你跟爸妈说明:我为什么想要这个玩具、有了这个玩具能给我带来什么正面效果等等的理由来说服爸妈的话,那成功机会就会大大提升。 这一段话,我从20几岁记到现在。 其实不只案子,这些做事思考模式,对我人生往后在跟别人开口说话之前,都会习惯性细细地在脑海中思索过后再边倾听边修正说话内容,也是人格大改造的一部分呀! . 很多人会说,这样的习惯,不累吗? 可能也20几年了呀!我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在刻意注意细节了。 但我一直很感谢这个语言带给我的一切,因为这样,我才能拥有我现在的形状,让我在大马遇见懂得欣赏我这些特质的人,不再是只有拘谨、战战兢兢地过日子。 因为和大马这些人事物相遇,我开始用李语希这个华人身分活着,而不是从大学开始在日本职场社会就一直使用的Nozomi。 我的日文名字Nozomi,汉字就是希,也就是希望的意思。 现在想想,也许,在我的名字中,就透露出了我会因为语言,而跟这些美好和充满希望的人事物相遇也不一定吧! 以上所有图片皆由李语希提供
2年前
VIP文
更多换位思考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