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用自身际遇鼓励坚持追梦 肌萎青年变激励讲师



(古晋1日讯)他自13岁起受肌肉萎缩症困扰,病情逐年恶化,如今仅能靠头部与几根手指与外界互动。但他却从未向命运低头,以超凡的毅力活出了生命的至高意义。
他用本身的际遇鼓励大家:“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要坚持到底,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与方向。”
ADVERTISEMENT
他是27岁的郭明亮,15岁起与轮椅相伴。多年来,无数次入院,甚至在加护病房与病魔博斗,唯他始终斗志昂然,还转换身分成为一份激励讲师,充份发挥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正能量。

郭明亮目前在宏愿开放大学修读心理学,一般人用4年即可完成学业,他苦读8年才盼来毕业。
原以为本月22日可以和同学一起开开心心出席在槟城举行的毕业典礼,无奈近期又因病入院,身体状况不允许他搭机前往。虽难免有遗憾,但他适时转换信念,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3岁患上肌肉萎缩症
13岁那年,郭明亮被确诊患上肌肉萎缩症。当得知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导致肌肉逐渐退化、行动受限,最终可能影响呼吸与器官等功能时,他的父母难过不已。
当时虽然免不了磕磕绊绊,但他还可以走路。唯到了15岁时,肌肉退化越来越明显,最后被迫坐上轮椅。本该是活泼好动的年龄,郭明亮却只能默默坐在一旁,没有融入朋友圈子的勇气。他坦言,那段低潮期陷入绝望中,自卑与失落感几乎吞没他。
宗教力量看到曙光
人生低谷中,宗教的力量让他看到曙光,体会到来到这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经历的背后,都有它意义所在。

“我相信上帝早就为我的生命铺排了美好的计划。我还能活到现在,也一定有未完成的使命!”
他原计划赴纽西兰升学,但碍于一些因素而无法成行,辗转选择到槟城的宏愿开放大学攻读心理学,求学期间又遇上冠病疫情,却也造就他转为线上修读的契期。
“2019年到2025年,我就进出医院超过20次,其中有5、6次被送进加护病房,甚至有一次,医生已束手无策,嘱咐家人要做好心理准备。”
受邀演讲激励更多人
2018年的某一天,大学教授邀请他去一所大专学府和学生分享其际遇,希望借由他的经历,激励更多人。

“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场演讲,上台前,全身都在发抖。但当我看到台下的学生认真聆听,我突然不再害怕,原来我也可以鼓励别人。”
自此以后,他陆续受邀到小学、中学、大专、教会与社团等单位邀请提供激励演讲。哪怕每次演都要花时间准备,每次演讲几乎耗尽他的力量,他都咬牙坚持。

盼续深耕辅导领域
他的目标是继续攻读辅导领域的硕士学位,希望能有一天,凭借亲身经历,帮助更多陷于困境的人。
采访当天,教友陈龙音陪伴在侧。两人的友情是在郭明亮于2019年首次进院时萌芽,两人在教会里同属一个小组,每次郭明亮受邀演讲,他都会提前联系与陈龙音,后者不但热心协助他上下车、推轮椅、安排座位,在演讲过程,也会帮忙整理内容和做总结。
陈龙音说,陪伴的过程没有太大困难,反而是郭明亮本身举步维艰,他的身体几乎无法动弹,连头部都难以转动,稍有偏移就会感到不适。

采访手记
他把苦难活出信仰
文:郑伊婷
采访郭明亮的前一天,他因气胸问题再次入院。原以为推开房门,会看见一个虚弱的身影,然而映入眼帘的他,虽然躺在床上,但精神还不错。
看到我们的到来,他亲切打招呼。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眼前的他,比任何文字和照片中的他都要鲜活。
14年的病痛不断侵蚀着他的身体,夺走行动的自由,只留下头部和几根手指还能活动。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被困在命运的牢笼里,反而在信仰中找到自己活着的旨意——用思想与言语去延展生命的意义。

采访过程,他的语速缓慢,每句话,都似乎用尽他全身力气,但那声音听不出虚弱,而是一种深沉的平静。
看着他,我不禁在想,一个人要经历多少次绝望与挣扎,才能像他这般,谈起痛苦时不再无助?如今的他,早已将苦难转化为力量,那种力量不是外放的,而是静默渗透在他每一句话里。
“我一直都有做好离开的准备。”这句话,在我心里激起沉重回响。
他知道自己的疾病意味着什么,也见证过同样患上肌肉萎缩症的朋友一一离开。但他也从不回避死亡,对他而言,信仰让他理解——死亡不是终点,而是提醒他:活着,就还有未完成的使命。
病床前的他,早已用自己的方式,活出生命的意义。人们常用“能做什么”、“做得多好”来衡量自身价值,却少有人因为“还能活着”而感恩、喜悦。
关于失去,关于面对,关于坚持,也关于在有限的身体与时间里,活出无限的意义,他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信仰”的另一层含义——不是祈求被拯救,而是相信自己的经历能影响别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