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10:49am 16/07/2025

失智症

失智症

守护迷失的世界 五之一:走进失智症.症状轻微常延误就诊

林柳菁
诗巫医院精神科主任钱冠中:如果双亲于65岁之前有失智症,子女也患失智症的风险就比较高。

钱冠中谈:风险在增加

生老病死,生命之规律。既然避无可避,我们唯有重视,并接受每个阶段。儿童、少年、成年、中年阶段,多数人有体力、有能力应对人与事,虽然过程中难免体力逐退、健康偶亮红灯。

ADVERTISEMENT

从中年迈入老年,我们对很多事情开始力不从心,甚至无能为力。其中一个让乐龄者无可奈何的是“失智症”。

世界卫生组织2025年3月31日的报告,2021年全世界有5700万人患上失智症,超过60%是生活在中低收入的国家。每年,大约有1000个新病例。根据2018年全国健康与病发率调查,马来西亚约有8.5%的老年人患失智症,估计2050年失智症会骤增312%。

这是惊人的数字,我们必须严正看待,因为我们的父母,甚至是我们自己都可能被失智症缠身。对此,《星洲日报》专访诗巫医院精神科主任钱冠中剖析失智症,进一步了解这个可能影响各家各户的病症 。

砂在国内提前“老化”

联合国对老年人的定义是60岁以上的群体。以60岁统计的话,2024年,马来西亚有11.6%国民年纪是60岁和以上(总人口3401万,老年人390万);到203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会占15.3%。一个国家的人民若超过15%属于老年人,这个国家会被归类为老化国家。

钱冠中指出,2024年,砂拉越60岁和以上的人占12.7%,以此数字来看,砂拉越比马来西亚提早两年步入老化阶段,即2028年。诗巫方面,2024年有12.3%属老年人,略低砂拉越的12.7%,但高过马来西亚的11.6%。

他透露,虽然很多疾病有年轻化现象,包括早期失智的病例已不少,但提到失智症,年龄依然是最大的风险。普遍上,失智症盛行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有5%患者是65岁以下的老年人。

轻度患者对以往的爱好或喜爱的物品逐渐缺乏兴趣,比如旅行。

这意味随著年龄增长,失痴症病发率越高。依据世界卫生组织,60至64岁失智症病发率为1.3%,65至69岁是2.2%,70至74岁3.8%,75至79岁6.5%,80至84岁11.6%,85至89岁20.1%,90岁以上41.6%。这意味90岁以上人口中,大约41.6%是失智症患者。

失智症不只一种

失智症有很多类型,最普遍是阿尔茨海默症(占59%),其次是混合型失智症(20%)、血管性失症病(8%)、额颞叶型失智症(8%)和路易氏体失智症(5%)。

钱医生说,失智症是认知功能的退步,最常见的是记忆力退步、沟通困难、推理能力受损等。失智症可分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阶段。

判断轻中重三类症状

轻度患者的症状轻微,常常被忽略而延误就诊。他们经常健忘或重复买相同的物品、忘记或叫错一些东西的名称、对时间的掌握开始出现问题、对以往的爱好或喜爱的物品逐渐缺乏兴趣、需提醒他们日常生活和衣食住行、判断力减弱、不能够很好执行工作或家务、情绪起伏大、个性改变、害怕、抑郁、焦虑。

中度患者的生活能力继续退步,对事务的处理更困难。他们的记性障碍加重,无法辨认亲友;时空错乱,分不出季节和昼夜,日夜颠倒,出现睡眠障碍;常常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走,甚至走失;忘记或无法完成日常生活事务,需他人照顾;语言障碍,说话内容重复,缺乏逻辑;个性改变较大,困惑感增加、焦虑等;出现明显的精神行为症状,比如妄想、幻觉、躁动不安、攻击性行为等。

重度阶段的患者几乎完全依赖他人照顾,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他们的情感淡漠、哭笑无常、丧失语言能力;逐渐丧失与人互动的能力;他们可能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诱发并发症。

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并进行评估。

看一看8A评估

医生会从8A症状来为病人进行评估。8A指的是:

1. 病感失认症(Anosognosia),患者对疾病缺乏认知,不承认或认为自己有健忘和其他的缺陷。

2.失认症(Agnosia)是由大脑受损而导致的认知障碍。患者在意识正常、无感觉障碍的情况下,对传入的感觉刺激缺乏认识能力,包括物体、相貌、听觉。

3.失语症(Aphasia)又称语言失能症,包括说话、理解、阅读 、书写。

4.失用症(Apraxia),是运用功能障碍,患者有策划和行为的困难,将导致穿衣、饮食或使用工具的困难。

5.认知改变症(Altered perception),有解读感官信息的困难,比如深度知觉、空间定向、颜色区分等。患者不认得地方,不认得自己家,若常更换住所的话,会产生错乱;严重的话会有幻觉和妄想。

6.健忘症(Amnesia),失忆的症状,可能会忘记近日的活动、想不起过去的事。

7.泠漠(Apathy),从中期开始,当对很多事情无能为力了,患者就会失去兴趣,不想去找朋友,躲在家里,没有情绪,不会表达,情绪淡默。

8.注意力缺失降(Attention Deficits),无法集中、持续关注或易转移注意力。

多陪伴长者出行,让他们不感孤独,保持心情愉快,有助远离疾病。

有哪些检测方法?

钱冠中说,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身体检查、神经系统评估、神经心理测试和脑部成像。

他说明,认知和神经心理检测是通过系列检查来检测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比如记忆力、方位能力、推理能力、语言能力和注意力。神经系统评估则是评估患者的记忆、语言、视觉感知、注意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运动、感觉、平衡、反应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钱冠中举例,医生会让患者画时钟,从中评估他们的8A情况,比如时钟的形状、秒针、分针和时针的分布、有没有集中精神画,会不会画。有些患者画的像小朋友初学的画作,病性严重的甚至画不出来时钟。

除了以上,医生可通过脑部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或磁力共振扫描(MRI),检查卒中、出血、肿瘤或液体积聚(也称为脑积水)的迹象。另还有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扫描),可显示脑活动的模式,确定大脑内是否有淀粉样蛋白或Tau 蛋白 (阿尔茨海默症的标志物)的沉淀。

“我们可以从扫描了解患者有没有可能是血管型或其他种类的失痴症。如果中风,是血管型;如果脑部正常,只是缩小了,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

医生也会为患者验血,血液检查可以发现影响大脑功能的身体问题,例如体内维生素B-12过低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有时也会检查脊液是否有感染、发炎或一些退行性疾病的标物。

验血可以了解患者有没有其他的疾病,比如糖尿病、胆固醇等。这些部份没有控制好的话,也会影响失痴症,使之退化得更快。另外也检查患者的维生素是否足够,因为营养不够也可能造成失智症。肉类有丰富的维生素B,但有些老人家难咬嚼肉类,所以不爱吃肉。

医生也为患者进行精神评估,心理健康专家可确定患者的症状是否由抑郁症或其他心理健康状况导致。有些失智症患者早期有健忘的问题时,开始焦虑、忧郁,医生将评估是不是属于早期失智症。

根据2018年全国健康与病发率调查,马来西亚约有8.5%的老年人患有失痴症。

可能遗传但非必然

钱冠中指出,不是说有基因因素,就会遗传失智症,只可以说风险较高。早期的基因风险高过晚期的风险,如果双亲于65岁之前有失智症,子女的风险就比较高,唯并非100%。

他补充,65岁以前出现症状的话,是早发性失智症(Early on set),65岁以后则是晚发性失智症(Late on set)。早发性失智症比较可能是基因影响,即前类淀粉蛋白质(APP,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早老素1(PSEN1,Presenilin 1)和早老素2(PSEN2,Presenilin 2)。但是,即使有这些基因,也不代表100%会遗传,只是风险较高。

钱冠中指出,最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症通常在65岁以后病发(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症),载脂蛋白E(APOE,Apolipoprotein E)是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症最常见的风险基因。

他强调,有基因,只是风险比较高,但如果常运动,保持身体健康,没有血压、糖尿,各方面都控制得很好的话,是可以降低风险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