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10:52am 25/05/2025

大小手一起做环保(上). 慈济志工不遗余力 . “环保需要每个人响应”

林柳菁
杨镃华展示以回收宝特瓶为原料,经慈济科技制造出来的慈济毛毯。

环保是人尽皆知的口号,但却未必人人响应和支持。有人认为“环保,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我一个人,对环保起不了作用”、“收集回收物资好麻烦”、“丢掉或回收一两个瓶子、一两张纸有这么重要吗?”。

事实上,环保确确实实需要每个人以实际行动响应。为此,环保教育必须受到重视,若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身体力行做环保,必可泛起很大的效应,他们会影响和带动亲朋戚友一起响应环保行动。

ADVERTISEMENT

在环保的实践方面,地方政府和社区组织响应,而诗巫慈济联络处的志工更是积极推动环保。慈济志工用双手做环保之余,也不遗余力地用心宣导环保的讯息,他们除了进行社区环保、参加地方政府的环保活动,也走进校园,将环保讯息传递给学生们。

4月25日,志工团队4人,包括诗巫慈济联络处副负责人杨镃华、志工江泽胜、陈玉娟、孙亮华前往砂拉越科技大学的校园,跟大学生们分享环保的讯息,鼓励和授招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实践环保的举措。

一些回收物资可以重新被使用,图为慈济利用科技制造出的长型钱包、墨镜。

日常生活中实践5R

杨镃华指出,世界这么大,学生们可以透过什么举措来拯救地球?为何世界各地频频传来天灾的新闻?为何常常发生水灾?这些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其实,大学生们已有关于环保的基本知识,但是他们可以知道更多相关方面的讯息,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

“大家都可以透过生活的小细节来展开5R行动,5R指的是拒绝(refuse),比如我们去超市购物,可以自行携带环保袋,拒绝使用店家提供的塑料袋;我们可以减少(reduce)物件的使用,重复使用(reuse)物件、维修物件(repair),回收物资(recycle)。”

一些回收物资可以重新被使用,比如宝特瓶在回收后,透过慈济科技,还原成PET塑料,再生成为纺织品,生产毛毯、衣服、裤子,另还有长型钱包、墨镜。慈济的毛毯在赈灾时派上用场,让灾黎在寒泠中感受到温暖。

4月25日,志工团队包括诗巫慈济联络处志工孙亮华(次排左)、副负责人杨镃华(次排左二)、志工江择胜(第三排左)前往砂拉越科技大学的校园,与大学生们分享环保讯息。

减少使用塑料瓶袋

志工们提醒大家减少使用塑料袋、塑料瓶。比如在活动上,志工们自己带装了水的水瓶,他们拒绝饮用塑料瓶装水,因为喝一瓶就多一个垃圾塑料瓶。再者如果去打包食物,自己带上饭盒,不用塑料质饭盒。

杨镃华说,日常若免不了制造塑料垃圾,也不要随便丢,记得要回收。

她建议大学生们组团前往拉让花园第14巷的环保站,以进一步了解环保的讯息。她说,环保站收集到最多的回收物资是衣服,每个月社区环保活动也收到很多旧衣服,包括很多没有穿过,还贴着价格标签的衣服。

志工戴玮薇开心做环保,她笑言手推车是志工的“马赛地”,减轻他们搬移回收物的负担。

“有些人的衣服买了未穿就往环保站送,有些只穿一两次,过时了就不要。为此,不要常买新衣,不要买了不穿,不要浪费。”

加入环保工作,一再看到环保站堆积如山的衣服,震惊了志工们。杨镃华未加入慈济前,也买新衣迎农历新年,也试过衣服买了没有穿。惟在看到一堆堆仿如小山丘的回收衣裤之后,她变了,至今已十多年没有买新衣服了。

“买多的衣服要拿去哪里?我不想浪费,少买少用都是环保。工作有制服,慈济志工也有制服,不需要新衣服。农历新年不过两天的事,不需要买新衣。”

民众将各式各样的回收物资送到慈济位于拉让花园第14巷的环保站。

消费生活习惯大改变

杨镃华说,环保站有太多的回收物资,有些还是完好无缺的、新的,比如碗盘。其实,买东西容易,丢也不难,但却制造了很多的垃圾。看到很多回收物,她反省,因为以前的她也是这样消费,如今不可以再浪费,再制造垃圾了。为减少垃圾的制造,吃素的她也制作堆肥、酵素。

杨镃华于2009年加入慈济,慈济的环保志业,大大地改变了她的消费和生活习惯。她和志工们对物质的需求低,只购买有需要的东西,不浪费。

慈济志工们对环保的用心,是令人感动的。走进慈济环保站,我们会看到志工们如何珍惜那薄薄的一张纸、那一个个被丢弃的电器、家具、行李箱,还有一件件旧衣服。他们用双手延长这些东西的物命,或修理损坏的部分,赐予物件新生命。

环保站的回收衣服堆积如山。

戴玮薇:珍惜环保站的回收物

志工戴玮薇自从参加慈济,投入环保工作后,环保站几乎成为她的第二个家。她不只用双手做环保,她个人生活也很环保。她说,加入慈济后,她已很多年没有买新衣了,即使是农历新年也没有添新衣。

她认为,为何新年一定要穿新衣服?如果心存正念,每天都是好日子,不一定在新年才穿新衣服。投入环保工作后,她的物质欲望已降到最低点,即使出国,也不消费在商品上。

她说,现代人消费习惯所致,常买且买得多却未必用得上,还有些人经济能力许可,用了一两次就换新的,所以送往环保站的回收物不乏还有价格牌的新衣,也有些相当新的物资。

戴玮薇指出,做了慈济志工久了,不喜买新物,反而珍惜环保站里的回收物,志工们修理、修补、整理、分类回收物,希望能延长这些东西的物命。

有些人不明白为何志工可以耗一整天在环保站,74岁的戴玮薇指出,做慈济很单纯,环保对地球、社会有贡献,志工们付出无所求,就会做得很开心。

她分享一个观念:断舍离。她说,如果家里有多的已派不上用场的东西,可以整理出来捐给有需要的人,因为有些人真的很贫穷,什么都缺乏,他们需要这些东西。如果不断舍离,东西丢在某一角落,永远发挥不了它们的功能。比如慈济有二手市场,就以极低价出售这些二手物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