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的砂拉越有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那就是马兰诺人的祭海节(Kaul)。
为什么是4月?4月是东北季风的结束,捕鱼季的开始,象征着旧年结束、新年的开始,因此在这个时候举行仪式,向神灵祈求来年的平安和丰收。
ADVERTISEMENT
这是马兰诺人的“灵魂之月”(Bulan Pengejin),当地人认为自然界的精灵和守护神最为活跃,他们需要向这些超自然存在表达敬意。祭海节不仅是祈求丰收的仪式,也是为了净化村庄、驱逐邪灵,以确保社区的和谐与安宁。
马兰诺族“海的子民”
马兰诺族是砂拉越最早的原住民族之一,马兰诺王朝更是婆罗洲岛上最古老的王朝。他们世代与河流为生,因此自称A-Likou,意思就是河族;自古出海捕鱼,也拥有高超的造船技术,是天生的渔民,因此也被外人唤为“海的子民”。
马兰诺人相信,世界由七层天(Likou Bah-Bau)、七层地(Likou Bah Iba’),以及居住的中间世界(Likou Dagen Dua)的人类所组成。大自然的恩赐来自于神灵的庇佑,而大地上的万物则由神明依博(Ipok)所守护。神灵与精灵居于七层天之中,而人类与灵界的交流则透过祭海节来进行。
因此,每年在东北季风结束后,马兰诺人会举行盛大的祭海节,以感谢神灵在过去一年的护佑,并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今年,祭海节的日子落在4月19至27日,除了传统的游船祭祀仪式,还增加了现代活动——祭海节义跑活动。相信这场盛事不只是吸引外来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也让当地人一家大小全体出动。

百船齐发 场面壮观
敬神仪式(Serahang Kakan)于4月26日早上举行,不过祭海节的准备工作一般在节日前数日便开始。家家户户装饰彩船,妇女与小孩们在门前编织贡品篮,准备7种传统点心作为祭品,如西米珍珠、西米饼(Tebalui)、鱼干等,这些点心象征着对神灵的供奉与祝福。

祭典当日,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百船齐发”的仪式。村民在清晨就聚集在河口,准备好装饰华丽的船队,而主船在祭司“祭海爸爸”(Bapak Kaul)的主持下启航,数百艘彩船随之出发,沿着河流驶向指定的祭祀地点。同行的还有村长们,还有代表着神明依博的木制面具人。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在整个航行过程中,有一项重要禁忌——任何船只不得超越主船,否则将被视为对神灵不敬。
当船队抵达祭海地点后,“祭海爸爸”会诵读古老的马兰诺语祈祷文,并将7种贡品放入贡品篮中。随后,他会点燃7支蜡烛,象征向七层天的神灵祈福。最后,他会将米粒洒向大海,象征分享与祝福。祭典结束后,众人围坐在草席上共享传统美食,这象征着人类与万物共享大地恩赐的精神。

在祭海节期间,马兰诺族人遵守许多禁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要将祭典上的食物或物品带回家。”他们认为,这些供品已经被神灵接受,若带回家可能会招致厄运。同时,也不要捡河里的面具或木雕祭品,因为“灵”会附身于这些祭品上,把它们带回家可能招来霉运。
此外,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保持虔诚与尊敬,避免大声喧哗或不敬之举,以免触怒灵界。
英雄之荡 测试勇气
祭海节不仅是宗教仪式,也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会。在祭典期间,村内会搭建一座巨型秋千,这是当地着名的传统活动——“英雄之荡”(Tibou)。
这是一种巨型秋千挑战,男子需从高台跳上摇摆的木制圆环,并用力荡起。过去,这项活动不仅是对男子勇气与体力的考验,也与求偶习俗有关。男子若能成功荡得高远,便能吸引心仪女子的注意。

如今,这项传统虽然不再具有婚姻媒介的功能,但仍然吸引着众多年轻人挑战自我,成为祭海节的一大亮点,也是最重要的娱乐项目。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挑战这项传统游戏。
迷你博物馆藏品多
游客参与祭海节,建议住进位于迪廉河旁的马兰诺式高脚屋民宿拉敏达纳(Lamin Dana),主人戴安娜是马兰诺人“彼迪”(Bitik)皇族后裔的最后一代人。作为马兰诺文史工作者的她对马兰诺族人的历史了如指掌,近年来也积极推动砂拉越独创的硕莪糊峇迪纺织品,将当地的硕莪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
距离拉敏达纳一个路口的地方有个迷你博物馆“Sapan Puloh”,这是馆主住屋的别馆,房子虽小却收藏了许多关于马兰诺人的古老收藏品。由于马兰诺人过去很早就开始接触外界,过去也深受各个文明的影响,这些都反映在他们的服饰和文化上,比如中国瓷器,以及红色的婚嫁衣裳和龙凤图案的木床布帘。

透过馆主的介绍,游客们可以透过物品来深入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与传统节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