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脸谱一闪,神情全变,中国川剧变脸这门绝技,总在舞台上掀起如雷掌声。在节奏紧凑的音乐下,眼前彩色脸谱一闪而过,动作干净利落,不过短短数分钟的表演,却让人惊叹不已。
这种结合表演与魔术的中国国粹,已经在彭亨悄然生根开花。
李德强自费赴北京拜师
彭亨文化宫殿艺术中心创办人李德强(兼任艺术总监、总编导)与刘淑芬(艺术总监)夫妇正默默推动变脸的传承。他们有6名年龄介于8至40余岁的徒弟,年纪最小的两人是一对姐弟,即五年级的孙萱靖和三年级的孙景添。

由零开始到师父之路,李德强说,当年拜师不易,毕竟“变脸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曾是铁则。
“多年前因观赏了变脸表演而被震撼,但那个年头很难找到师父指教,很多人不愿外传。经过我们苦苦游说,一名本地变脸师最终肯口头传授基础。后来又自费前往中国北京拜师,回国后再不断练习。”
夫妇俩因从事表演艺术的关系,对肢体语言与舞台表演并不陌生的关系,学习之路总算有了成果。

首次上台4分钟练整年
回忆首次上台,全场不过4分钟,台下却苦练了整年。
李德强说,初登场的自己紧张万分,因为变脸是一门高度精准的舞台艺术,从音乐、节奏到动作每一步都不能错。
提及平日演出的辛酸,他说,表演者必须穿戴一套超过5公斤的厚重戏服,还有层层脸谱往脸上贴。由于鼻部没有透气孔,表演者只能靠口呼吸,且无法吃喝或上厕所。
“戏服不能太早穿,否则长时间下会缺氧,严重时恐怕要靠吸氧维持体力,所以须和主办单位精准配合时间。”

刘淑芬当丈夫徒弟守护者
刘淑芬是幕后推手,虽然不曾在台上表演,但她坚持学会所有步骤,包括服装结构与变脸流程。
“一转头,换张脸”看似轻巧,实际背后功夫繁重。一旦上装时出了错,比如脸谱只变一半或歪斜,等同魔术穿帮,随即毁掉整场表演。

她说,因保密关系,上装须在独立房内完成,一个人上装需时20至30分钟,有人协助可以在5至10分钟内完成。
“为了确保演出顺利,我选择退到幕后,协助丈夫和徒弟穿衣、整理道具等。”
她续说,一套完整的服装、扇子、道具等度身订制的行头都是根据表演者的容貌和体型,从中国订造,尽管价格从几百到数万不等,但普遍价格较高的品质更好。
变脸技艺靠苦练 不鼓励机关装置
传统变脸表演分为翻、落、拉和吹四大手法,如今部分表演者借助机关简单操作,但李德强认坚持走传统路线,不鼓励使用机关装置。
“这门技艺是靠苦练,不是学了‘秘诀’就能上台。灵活性是关键,有武术、舞狮或舞蹈底子的会较易上手。”
他说,学习流程从服装构造、基本动作,再到正式变脸,一般需要3个月;其后流程安排、音乐节奏和气氛掌握等逐步加入中阶课,约需6至9个月。
这份坚持,也体现在教学之中。
孙萱靖:看似好玩其实很严格
孙萱靖说,变脸看似好玩,其实要严遵规矩。

“上装之后,我们不能随便喝水、上厕所,也不能随意与同学分享变脸的技巧。”
回忆一次炎热的户外演出,孙萱靖在中场休息时非常口渴,师父破例用吸管喂她喝水,成了她记忆中最温暖的瞬间。
孙景添:最喜欢互动“摸鼻子”
孙景添则说,变脸是他的快乐时光,比读书还开心。

他坦言,虽然学习已有数月,但动作仍不够灵活,还需请教师父及姐姐。
他说,自己和姐姐最喜欢与观众互动“摸鼻子”环节,让对方轻轻点一下鼻子,就换了脸谱,给观众带来神奇的体验。
自去年底开始学艺,姐弟俩每天放学后都会在父母拿督孙理腾、拿汀萧彩莹和婆婆拿汀斯里史美玲轮流接送下前往课堂,全家人倾力支持。
两人互相鼓励、一起练习,尽管课业与活动繁忙,仍努力安排时间,热情不减。目前,他们在师父指导下参与演出,虽尚未独立登台,动作已颇具专业水准。
刘淑芬补充,他们与学习者的关系不是师生,而是师徒,唯有尊重传统、恪守纪律,才配得上该门国粹。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