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打灵再也19日讯)媒体顾問戴子豪律师就《星洲日報》国旗插图图像失误事件指出,在法律层面,一旦违法就必须依法问责,无论是否蓄意,只要触犯法律,就应承担相应后果。
“然而在社会层面,处理方式则应强调认错与教育。”
ADVERTISEMENT
他指出,对于初犯者,最重要的是展现真诚悔意,并承诺不再重犯。认错不应只是形式上的公关,而应发自内心。
戴子豪是在受邀做客《Malaysia Gazette》直播访谈节目时,发表上述言论;参与同场访问的还包括马来西亚國立大学(UKM)民族研究所荣誉教授拿督张国祥。
通过适当惩处达教育效果
戴子豪也指出,提升刑罚虽然有其必要性,但最终目的应是通过适当惩处达到教育效果,让公众意识到国家象征不可轻视。
“我们要让民众明白,亵渎国家象征不是一件可以轻描淡写的事。若这种错误一再发生而不被纠正,社会的宽容也将被消耗殆尽。”
他强调,政府应展现明确立场,对任何破坏国家象征、破坏国族情感的行为采取适当行动,以遏止类似事件的重演。
张国祥指出,尽管我国建国已近七十年,表面上种族间关系看似和谐,实则深层的“信任赤字”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国家团结与国族建构的最大隐忧。
他指出,种族之间普遍缺乏互相了解、支持与信任,导致任何微小的失误或争议,往往都会被放大甚至误解为恶意行为。
一方犯错首先遭质疑故意
“我们缺乏互相支持的精神,更严重的是,我们根本不信任彼此。一旦有一方犯错,社会第一时间不是从善意出发,而是质疑对方有意为之。
张教授表示,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多元民族国家,若无法建立共同的身份认同与文化价值,将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族社会。
他进一步指出,类似国旗图样错误、国人对国语掌握不足、对他族文化缺乏基本理解等现象,其实正是国家建构在某些方面“失灵”的直接体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