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许鲁帆:开学有必要设适应周吗?

2022/2023年学校年终假期即将结束,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将于下周迎来2023/2024新学年开课。对于玩了整个假期的学生,开学对他们而言意味失去自由的作息,又将回到学堂上课日子。不过,教育总监日前宣布新学年的首周不会有教学,采取的举措是“寓教于乐”,好让学生为接下来一整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开学“适应周”由教育部长法丽娜,事关2023年新学年开学,柔佛遇上大水灾的问题,教育部决定在开学首个星期没授课,而是进行迎新活动,让学生与家长适应。乍听之下,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像是好事一件,因为没有正式教学,师生和家长可互相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但实际上是有这方面需要吗?

若说要适应校园教学环境,打从去年4月1日我国开始迈入地方流行病过度阶段,全国各地学校已全面恢复实体教学,学生无需再轮流分批返校。在告别网课线上学习的日子后,不少教育工作者发现学生返校上实体课,出现爱睡、上课不专心成了常态,甚至老师授课及学生的学习成效出现不良影响。从去年4月复课至今年2月放假期间,相信已有足够时间让师生有过渡期。

新学年开学首星期的适应周对学生固然好,但需要的应该是小一新生和初入中学的新生。若因为有州属面对严重水灾,导致当地学校需展开必要的清理与修整工作的话,教育部大可直接针对受影响州属灾区来调整开学情况,不需要大费周章,要全国各州属学子一起“共患难”,牺牲首星期的学习时间。

另外,全国学校新学年开课日,过去均落在1月,但在过去3年疫情导致学校开课日和假期出现变化。在全面开放和放宽防疫措施后,民间已掀起新学年恢复到1月的声浪要求,特别是华文独中、国际学校,甚至是大学单位也曾向教育部反映,因为展延学年的关系,造成这些教育机构在招生和收生方面大受影响。

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曾指出,全国各校预计要等到2025年才能恢复1月开课。因为教育部有规定学校必须完成一年上课不少过190天,所以只能逐步调整。若新学年开课恢复1月,笔者相信是许多家长所乐见的,以配合私立学校、独中等各方面的衔接。况且,学校行政的财务管理也是要在12月结算。事实上,教育部可以对此做出调整,包括牺牲或分阶段缩短学校假期,以符合全年上课190天的规定。

(星洲日报.砂拉越.情怀大地.作者:许鲁帆)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