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故事

1月前
2月前
最近读了一些马来西亚原住民的口传民间故事,我惊讶地发现,有些竟与童年时听过的童话故事非常接近,有些则颇为骇人,涉及不少血腥暴力元素。原住民没有文字,他们的神话、历史和传说都是依赖口语代代相传。不难发现,这些传说多是关于人与动物和大自然之间唇齿相依,但又暗藏危机的复杂关系。在其中一个森脉人(Semai)的传说里,一个老妇在捕鱼时看到流出美味汁液的野蕉树,忍不住把汁液刮下来品尝,浑然忘了在古老传说中野蕉树是被神灵附体的,结果被惩罚变成一只恶灵,还把自己的家人残忍杀害吃掉。 母亲在我和妹妹小时候也经常说一个关于巫婆吃掉小孩的故事,都是些老掉牙的情节,不过用来吓唬我们,让我们乖乖听话吃饭。母亲确实是个说故事的能手,有趣的、伤心的、刺激恐怖的,什么都有,信手拈来。我不是她唯一的听众,每逢亲戚朋友到访,小孩们都会一窝蜂地簇拥着她,嚷着要听她说故事,倒不是为了那些老是重复的故事情节,而是想再次经历听故事时那些惊讶、兴奋、揪心和恐慌。 人才是故事的灵魂 后来大家都长大了,也渐渐淡忘了那些幼稚的故事,但那时候盘坐在某间房间里,关上灯,和其他孩子一起屏气敛息地听故事的画面,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如随时能召唤至眼前的古老幽灵。我想,母亲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扣人心弦,不单是因为全是她个人的即兴原创,更重要的,是她总是会绘影绘声、手脚并用地把故事说得栩栩如生,让我们有身历其境的感觉。每每说到紧张关头,她还会不知从哪里变出道具,引得孩子们个个着神入迷,屁股牢牢地黏在凳子上。 有时候对于没有把母亲说过的故事记录下来,仍会感到些许遗憾,但又觉得,保留了重要的情绪回忆或许也足矣。文字是故事的载体,但人才是故事的灵魂,故事需要被“传”和“说”,而能够做到“传说”的也只有人。不过,如果说故事的人不复存在了,记忆逐渐化为遗忘,想保留的也被时间无情剥夺,那我们唯一能依靠的,大概也只有单薄无味的文字了。
5月前
周日晚上九点多,正想躺下来舒服的看报纸,手机忽然在床头响起,是台湾的男孙打来的。 “什么事?家睿!” “爷爷,我想请你讲故事,妹妹在旁边,她也喜欢听。” 今年农历新年孩子一家回来过年,茶余饭后,两个孙儿缠着我,要我讲故事、说笑话。11岁男孙有时会忽然问我《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袁绍是好人还是坏人?关云长怎样过五关斩六将?张飞怎样喝断长坂桥?有时我真的答不上来,只好趁他不留意,偷偷去翻书来看,惭愧,因为在他的眼中,我是见多识广,精通各种典故,知识渊博,道貌岸然的爷爷。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我向父亲要钱到镇上的书店买了一套上中下三册香港广智书局出版的大字《西游记》,老板亚和伯惊讶的问:“是你自己要看的吗?” “是的,因为我太喜欢孙悟空了。” 当时我家对面药材店有一位老伙计,喜欢傍晚来串门,能言善道,讲故事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说到激情昂扬时更口沫横飞,比手划脚会忍不住演绎起故事的精彩情节。 他讲的多是一些民间传奇神话故事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武松打虎、岳飞、关公还有徐文长等事迹。 有时他也会在讲完故事后警戒我们,不要像徐文长那样卖弄小聪明,作弄小市民如骗卖鸡蛋的小贩,双手围着堆叠起来的鸡蛋,然后谎说回家拿钱,却一去不回头,一走了之。“做人不可以这样,就算这个小贩是势利眼、白鸽眼,也不可以这样欺负他的!” 一班小不点,老缠着他,甚至要求讲又长又好听的故事,他拗不过我们的胡闹,有时会敷衍地说:“一群蚂蚁发现洞里有很多白糖,就排队进去搬运,一个进去啣一粒糖出来,第二个又进去啣一粒出来,第三个又进去……” “怎么还没有完?”我们喧嚷起来。 “是你们说要长长的故事……”他停顿一下再继续:“糖很多,蚂蚁搬不完,一个进去又出来,又一个……” “没完没了!不要听了!”我们不耐烦,一哄而散。 小学时候,老师也会在下课前几分钟的空档,一时兴起讲故事给我们听。不过,有一位体育老师很喜欢讲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年幼无知的我们听得一知半解,有同学发出笑声,全班也跟着傻傻地笑。 上世纪5O年代末,马来亚风云变幻,社会动荡,当时马新人民可以自由往来,不需要护照。和现在马劳过长堤工作的情况相反,也有新加坡人来马工作。父亲在小镇的洋货店请了一位周姓新加坡年轻小伙子。他能言善道,风流倜傥,很得镇上少女们的欢心。晚上关店休息后,他如没出去活动,心情好时会讲一些故事给我和弟妹听,多是一些爱情故事如《西厢记》、《白蛇传》和《梁祝》等,绘声绘影的描述,我们似懂非懂,却也听得津津有味。 后来他参加了属于政府部门的自卫团(Home Guard)。有个晚上巡逻时,他们的三人小队和马共冤家路窄,狭路相逢引发巷战驳火,被打死了两人,他是其中一个,这事件轰动全国。(我曾于2015年8月25日星洲日报【星云】里的〈动荡岁月〉叙述过这件事。) 说到讲故事,朋友老李对我说,上世纪70年代,他和一群同志在扣留营时,有一位难友可说是讲故事的高手,能将平淡无奇的说得引人入胜,曲折离奇的情节处理得有纹有路,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尤其在叙述《红岩》的革命故事时,更是让听者思想激荡、人心沸腾。 今天晚上男孙又打电话来,他有两个想法想要告诉我,却提出交换条件:要求我讲两个比较长的、好听又好笑的、妹妹也喜欢听的故事。在电话那头我也听到他的妹妹叫我:爷爷!爷爷,要好听又好笑的! 他告诉我的想法,让我很惊讶,怀疑不是出自11岁的他,而是从书上或经父母授意,又或是从别的地方抄袭了才转发给我的。 电话里我再三追问,是不是你自己原创的?他也郑重其事的再三表态:是他自己想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这个孙子怎么了?竟然和爷爷谈条件! 以下就是孙儿传给我的两则有些哲理的想法—— 1.大树·人生 人生像一棵树,有大有小,一开始,是一个种子,就像小宝宝慢慢长大,被蚂蚁咬,就像生病。变老,撑不住就是死。一个生命结束,另一个生命就开始。 开花结果,种子落下,又一个生命开始,就这样一直循环。 2. 路 ·人生 人生像一条路,一条路高低起伏,往上走代表吃苦,往下走代表享受。当然,有很多条路能走,踏出就无法改变了,走到累了撑不住就代表死。 看来孙儿是不会满足和沉迷于河边丢斧头、白雪公主与猎人、小红帽狼外婆等童话王国故事,而是走向更高层次的。 明年新年前,我必须做足功课才行。
7月前
读《夏花》,有种使饱受俗事缠身的成年人,回到孩童时阅读童话、置身童话的错觉,寻回消失许久的天真浪漫。 它更像是一部写给大人的童书,小孩也适合阅读,不过两种读者群得出的感想或许并不一样,这样类型的书写并不把读者群单一化,这类型书写并不多见。 作者巧妙地将动物拟人化,接着把情感实体化,也不乏见到许多只会于童书出现的角色,例:想穿越海洋面到天上一窥的鲱鱼、会说话的猫、浣熊孩子、巨岩人、精灵、地底生活、收买悲伤的商人……而里边那些场景和生活方式,颇有些西式书写的格调,作者通过这种特俗的角色,把人类失去的、丢失的美好给寻回,也许是对人的信赖,对生活的憧憬、自我价值的肯定,逐一踏上一段找寻之旅给寻回。短故事中大抵都以圆满的结局落幕,也像是借着一篇篇的小故事来告诉读者,对生活可以有颓丧的时候,但不能失去憧憬与希望,这是整体阅读下来所得到的,最直观的感受。 如开篇的〈雨梯〉,鲱鱼索拉因好奇,想离开自己熟悉的海洋到天空探索,那种冒险有些许“鱼跃龙门”和“逍遥游”的影子,其不畏惧的勇气,正是我们现代人逐渐丧失的特质。 再如〈赶冬人〉中的男孩麦克,因不舍冬季,继而在地的冬天迟迟不散,原来是因为男孩的眷恋,雪精灵实现了想过长冬的愿望。经过赶冬人劝解,男孩冬天很快便会散去,温暖的季节和漂亮的花朵便随即而来。这种必须舍弃一些事物来换取另一些事物的场景,不正是长大后的我们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吗? 〈流浪猫之乡〉里讲述三色猫和灰猫为了寻找乡愁而外出的故事,可本是流浪猫的的它们何来乡愁之说?在踏上旅途的过程里,三色猫一直没找到所谓乡愁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感觉,直到三色猫在某天发现外出许久的灰猫迟迟未归,它找寻不果后才意识到,自己的乡愁并不是地方,而是一路上陪伴自己的灰猫!这也像是在述说我们,因着习惯,很容易忽略一直陪在自己身边且最亲近的人,这种当头棒喝正是故事的成功之处。 唤醒你去相信世间美好 本书由19篇短故事组成,长短不一。说是短故事,作者又如童心未泯的孩子把一些糖果藏在边边角落,即若干篇章中又与其他短篇有着微妙的联系,稍不留神便会错失其连接性,可这并不影响单一篇章的阅读。 除了说故事,本书最大的特点要数能唤醒人们找寻已经失去的事物,也使人能再去相信一次世间还存在着的美好,而这些书写较难处理地方在于,如何将那些抽象的情绪很好地梳理,继而通过故事叙述,为此作者将描写对象从人身上抽离,借由他者呈现,更以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事物,有趣活泼之余,我们就在不经意中,融入到一则则故事里去了。
7月前
9月前
由于吉隆坡市中心土地价格高,吵杂的工业区会建在城市外围,因此旧巴生路(Old Klang Road)一带工厂林立。沿着旧巴生路走去,不经意拐个弯,便可在巷子口找到工厂、修理汽车厂和仓库等旧时建筑。有的如淘化大同有限公司仍在运作,有的早就人去楼空,剩下历史建筑供人怀念。 为更了解旧巴生路的过去与现在,本刊记者跟随城市历史研究员王振宇走访这里,发掘道路以外的故事。   01. Kampung Dato’ Tatah 甘榜拿督塔塔 这里原是甘榜班底的一部分,但在污水处理厂建好后便一分二。有机会靠着河岸旁驾驶,任谁都会感受到绿意盎然,忘却身处于城市的钢骨水泥里。 02.Jambatan Kampung Pantai 甘榜班底桥 早期没有这座桥时,从巴生河对岸的甘榜班底来到旧巴生路需要1小时。随着桥的建成,民众得以缩短车程距离。在桥上望向巴生河,河边有人在垂钓,接近夕阳时分更多了些惬意。 03.Taman Hock Ann 福安园 在80至90年代,旧巴生路聚集的华人最多,位于Scott Garden隔壁的福安园,是少数旧巴生路仍存在的板屋。这里的居民仍为水患困扰,从前的住户早已搬走,现在多数聚集外籍人士。 04. Scott Garden 05. Kampung Pantai 班底村 马来语“Pantai”在一般认知中为海边,实则它也带有“岸”(shore)的双重意思。Kampung Pantai(班底村)顾名思义,便是河岸旁的村落,而比邻的村庄便是拿督塔塔村。 06. 新班底大道桥底 顺着巴生河来到此处,绝对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旧巴生路。靠近河堤时体感温度骤降,瞬间舒适不少。在桥底下听见上头车辆往来的声音,感受河堤处的潺潺流水和绿色植物,满是惬意。王振宇感叹说道:“人们总认为四周很少有绿地,我们现在不是离绿地那么靠近吗?” 07. Kampung Pasir 甘榜巴西 巴生河的右岸是甘榜巴西,该马来村庄于1960年代末的人口约1500人。由于靠近河流和低洼地区,因此也经常面临水患困扰。若亲自走一趟,不难发现这里的路是以地形命名,如Jalan Pasir Tepi、Jalan Pasir Tengah和Jalan Pasir Rendah。 08. Amoy Canning 淘化大同有限公司 来自中国厦门的淘化大同有限公司,1954年在我国建立分公司、专门生产罐头食品。1960年,该公司成功争取到生产绿宝(Greenspot)橙汁饮料代理权。工厂现仍在运作,饮料Delight便是这家公司生产的,建筑仍保留年代特色。 09.Mun Ming Co 10. Tai Tong Soap & Oil Factory 大同肥皂商厂 驶入Jalan Sepadu 6的巷子,往斜坡上去便能看到大同肥皂厂,此建筑物是典型的50年代风格,肥皂厂已荒废,改为卖建筑材料。隔壁的Mun Ming Co是制作懒惰椅之处,亦是许多设计师会探访的宝地。 11. Old Klang Road Market 旧巴生路4哩半巴刹 这里曾是提供众多家庭烹饪食材的地方,旧巴生路4哩半巴刹从原本露天的20个摊位迁入有屋顶的建筑。虽然许多老顾客已搬离旧巴生路,仍改不了来这里买菜的习惯。为了与时并进,菜市委员会努力将此处打造成更现代化,吸引年轻群众。 12. Jalan Klang Lama Post Office 旧巴生路邮政局 13. 崇文华小 崇文学校由热心教育家林金杭联合林山发起创办,校址设在吉隆坡旧古仔路林金杭私人地段,当时只有2间亚答屋教室和一座礼堂。1941年搬迁至此,由于旧巴生路充斥私会党,崇文华小是人们口中的“烂学校”。随着岁月更迭,国人教育水平提升,加上周遭木屋区在90年代陆续拆除,学生来源也随着改变,2009年崇文华小转型为数码学校。 14. Kg. Sektor Yee Seng /Thambapillay 维诚及丹巴必烈村 自1969年“513事件”后,华人聚集于此形成华裔为主的村落。当地人更成立维诚及丹巴必烈(东区)睦邻中心,协助邻里解决水患、火灾等问题。2000年起,当局欲扩建旧巴生路,维诚区木屋的拆迁命运成了必然,现在仅剩东区成了“印尼村”。 15. 马来西亚鸿胜体育馆 位于雪隆的鸿胜馆是个组织性的武术中心,旨在推广蔡李佛拳、培养新一代的武术人才。位于旧巴生路三哩半的鸿胜馆,于1986年创办,除了提供蔡李佛拳训练,也有舞狮课程。 16.集福堂保生大帝 集福堂早年在班底区创立,后再迁至旧巴生路的河边村。2004年,发展商欲在河边村范围发展高级公寓,再次被迫搬迁。尽管如此,这所创办六十余年的庙宇仍香火鼎盛。每逢周日,河边村的昔日居民便会齐聚于此,怀念光辉岁月。 17. Ganesh Laundry 加纳什洗衣店 加纳什洗衣店与一般的洗衣店不同,从远处便能感受到店里传来的阵阵热气,加纳什洗衣店的员工在大锅里用烧开的热水“煮”衣。经过洗搓后,再放到太阳底下暴晒杀菌。过程繁琐,但留住了旧时光。 后记:历史,要说两边才完整 在走访旧巴生路途中,王振宇特别谈起巴生河对岸的马来甘榜。他认为,旧巴生路的开拓和巴生河息息相关。既然如此,河对岸甘榜的故事也不能忽略。 这不禁让我想起,无论是74岁的卢锦喜或是66岁的温运生,在谈起旧巴生路有关“513事件”的过往时,总会提到“河对面的马来村”。 “发生513事件的时候我十多岁,对面kampung的人找上门谈判,问我们为什么吓他们的老人和小孩。”“我妈妈告诉我巴生河旁都是武器,为了不让对岸的人过来。”当时种族间气氛紧张,而巴生河就像是一条界限“割”开河的两岸。 为此,王振宇相信在513事件以前,对岸的甘榜也住着非巫裔村民,旧巴生路也不单是华裔为多数。只不过经历一场种族冲突后才形成这样的比例,“历史不能只说河一边的故事,要说两边才完整。”他说。 相关文章: 【大路小道/01】走读旧巴生路,百年生命轨迹 【大路小道/02】回首旧时光,他们眼中的旧巴生路…… 延伸阅读: 【林梦小镇/01】被遗忘的小镇——与世隔绝的林梦 【林梦小镇/02】被遗忘的战争:一二八武装事变 【林梦小镇/03】林梦边界的信仰,城隍庙里的比沙亚人 【登上高山Bukit Tinggi/01】武吉丁宜──高山围绕的小镇 【登上高山Bukit Tinggi/02】揭开文冬姜的身世之谜  【登上高山Bukit Tinggi/03】不再ulu的高山华小  【登上高山Bukit Tinggi/04】隐于山里的休闲农庄   
11月前
如果要说马来西亚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本地作家许友彬认为大概是2006至2016年。那黄金年代如今已经远去,他说:“我们这边小朋友的阅读量好像越来越少。” 尽管如此,本地依然有一群人很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还有童诗,只盼那些在孩子心田种下的儿童文学幼苗,将在不久的将来开花结果。 许友彬:写小孩爱看的故事 本地读者对许友彬不会陌生,尤其许多现在十几二十岁的青少年都是看他的儿童小说长大,或者看过他被翻拍成电视剧的作品,像《七天》、《闪亮的时刻》、《十月》等等。但他其实不是一直都在写儿童小说,他年轻时什么都写,直到50岁那年才开始创作儿童小说。 当时候,本地已有不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可是那时期的儿童小说都写得很短,基本上没超过3万字,他朋友也都说小朋友看不了超过3万字的小说,但他偏不信,心想如果小说只有3万字,故事还没进入高潮就结束了怎么行?所以他坚持要写长篇的儿童小说。 “我的目的其实不是要写文学作品,只是大家误会了,以为我想写文学作品。”他说:“我的目的是写儿童喜欢看的故事,就这样罢了,如果儿童喜欢看,我就很高兴;如果能卖得出去,我就更加高兴。那时候我们的阅读风气不是很好,如果能写一些儿童喜欢的作品,令更多人更爱看书,我觉得也是一件功德。” 当年小说写好后,当要印刷的时候,本地新书通常只印1000或1500本,但他将最低目标设定为3000本,心想如果销量没有超过3000本,他从此就不再写儿童小说。 新书推出后,他走入校园给学生导读小说,结果反应非常好,他那本小说当年不止卖出3000本,而是卖了3万本。后来他陆续写的几部小说也同样很受欢迎,2009年他就走出马来西亚,去参加北京国际书展,成功吸引中国3家出版社要跟他签约。 中国市场大,他比喻作大草原,“我觉得我一个人去吃草不够,我要带其他作家一起去吃草,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培养本地作家。” 当年他说出这个理想之后,很多人嗤之以鼻,说他不是大学教授,凭什么培养作家?但他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以他办比赛给奖金,还有给作家版税,试图改变本地出版业的机制。 回首过去,如果要说他最大的贡献,他觉得是给作家版税这件事。他说,以前的作家只领稿费,写多少字就领多少钱,稿费通常都给得很少。“给版税不一样,你不一定要写很多字,只要你的书卖得好,你就可以得到很多钱。后来我们这些作家,得到的钱的确比他们拿稿费可以说多10倍甚至10倍以上,所以就有很多人愿意写。” 经过多年努力耕耘,他和他的红蜻蜓出版社大概培养了20位作家,也带领了七八位本地作家进军中国市场。 黄金十年成追忆 马来西亚儿童文学的黄金年代,他认为大概是2006到2016年这段时期。那黄金十年如今只能追忆,因为拿他自己为例,10年前他的书一年能卖3万本,但现在他出书,一年要卖3000本都很困难。 “我们这边小朋友的阅读量好像越来越少,”他说,这可能跟现在学生世代习惯用手机阅读有关系,毕竟要用手机阅读长篇小说比较困难。不过说不定在手机阅读的时代,童诗反而更受欢迎,“可能下一个时代就是童诗了。” 黄先炳:推荐小朋友看好书 虽然本地学生的整体阅读量可能大不如前,但不能否认还是有些小学生很爱阅读,且国内也有一群很热心的老师,十多年来努力不懈推广儿童文学。 说到儿童文学的推手,不能不提彭亨立卑东姑安潘阿富珊师范学院中文讲师黄先炳博士。他形容自己是“种草的”,2012年创立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协会在阅读推广方面有3项重点工作:儿童阅读营、班级读书会和教师读书会。 儿童阅读营刚成立时,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儿童阅读营,有些小朋友还问工委“为什么没得玩的?”黄先炳说,儿童阅读营的概念主要是根据英国儿童文学家艾登·钱伯斯提出的阅读循环圈(Reading Circle),也就是“选书”、“阅读”和“回应”。具体来说,阅读营会向小朋友推荐好书,接着让小朋友持续默读(先从15分钟开始,再视情况拉长时间),之后请小朋友自由书写阅读心得,以及向大人介绍他们在阅读营读过的书籍。 “阅读营重点介绍的书本是有10万字的,所以小孩子不是不看长篇小说。”他说:“我们每年会换书本,这些书本大多数是儿童小说。” 这个儿童阅读营最初只在彭亨关丹举办,后来渐渐有南马和北马的小朋友慕名而来,阅读营也因此拓展到其他州举行,还发展出初阶、进阶和高阶不同阶段。初阶主要是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进阶是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高阶则是培养儿童的阅读品味。 他预测,儿童阅读营来到今年将会突破150场,参与的儿童约有8000人,参与的老师则超过5000人。 如果说现在的小孩不爱看书,他表示儿童文学协会不会同意。他本身曾经在一次活动的闭幕礼上,问在场的小朋友喜不喜欢阅读,小朋友都回答喜欢。可是当他问学校的语文课好不好上,小朋友则回答“不好,很难”。 他认为,如果语文课不是学生最喜欢的科目,甚至可能是学生最讨厌的科目的时候,“我们就要检讨,到底是语文课出了什么问题。”但不管怎样,他相信只要早早在孩子心田埋下阅读的种子,喜欢阅读的孩子还是会喜欢阅读。 刘育龙:众人才推广童诗 除了儿童小说,另一种在本地比较受重视的文类是童诗。至于是什么有利条件带动童诗的发展,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秘书长刘育龙提出几个重要因素。 “首先是体制。”他说,2003年,习写儿童诗歌的技能被马来西亚课程发展司纳入小学华文课纲,当这变成需要学习的技能,家长和老师自然而然就会带领孩子去重视和学习童诗。接着从2004年开始,我国教育部每年都举办全国中小学诗歌朗诵比赛,至今办了18届,在推广童诗创作和朗诵方面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他认为这是两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因素。 除了体制,也有很多人士在推广童诗方面功不可没。他觉得首先一定要提的是梁志庆和年红,他们俩对童诗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从著书、给讲座,到举办儿童诗歌创作比赛等各个方面都无私付出。 接下来他介绍郑秋萍。郑秋萍虽然也写童诗,但他认为郑秋萍最大贡献在于童诗的推广方面,她经常到全国各地学校给老师讲座,分享如何赏析童诗,如何创作童诗。不仅如此,她还编写好几本教导孩子如何按部就班创作童诗的著作,例如《简单有趣写童诗》第一和第二集。 另一位他很佩服的是宋飞龙。宋飞龙到目前为止已经自费出版了大约10本童诗集,就连卖书他也亲力亲为,像个苦行僧那样努力耕耘。 最后,他介绍了林健文。林健文是水利工程师,但他除了写童诗,也担任童诗创作比赛和诗歌朗诵比赛的评审,还编写《带很多的行李箱去海边》童诗集。这本童诗集除了编选成年作家写的童诗,也收录幼儿写的童诗,其中年纪最小的作者只有三四岁。 童诗创作奖项,花踪最具代表 另一方面,刘育龙也介绍本地一些跟童诗创作有关的活动,例如2022年,马大中文系和《星洲日报》联办童诗赏析和创作课程,当时除了安排5堂课,前后也举办了两次童诗创作比赛。由于活动反应不错,马大中文系后来再接再厉主办蓝月亮少儿写作班,课程内容包括童诗导读和童诗创作。 至于跟童诗创作有关的比赛,他认为最有代表的是花踪文学奖。花踪文学奖在1999年设立儿童文学奖,不但吸引本来不太写童诗的马华作家尝试写童诗,也让本来就写童诗的人终于有机会华山论剑。只可惜2007年之后,儿童文学奖被取消,但2023年征稿的第十七届花踪文学奖又特设了童诗奖,他相信这个奖项会为本地儿童文学留下清亮的回响。 还有就是彩虹出版有限公司与南马文艺研究会联办的全国华小童诗创作比赛,这个比赛至今连续举办25届,他相信这比赛已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种下儿童文学的幼苗,“我们期待有朝一日这些幼苗能够开花结果。”
11月前
刚到学校,我的手机突然振动了起来,是校长在群里发布了一则新老师报到的消息。最近学校非常缺少教师,我已经代课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所以非常感激终于有新老师来接替我的工作了。 副校长带着一位新老师进入办公室,她笑盈盈地走到我面前说:“请您把桌前的位置整理一下,L老师将坐在您对面。”L老师是一位印裔老师。L老师声音洪亮,身材魁梧,但是她的笑容让人感到她很有个性和魅力。L老师坐在我的对面,我突然觉得似曾相识,就好像和一个多年未见的亲人重逢。和L老师交谈时,我忘记了自己的英语水平欠缺,有时会说一些混合马来语的词汇,但L老师仍然能够立刻理解我的意思。 L老师来报到几个月后,恰好是我的生日。她之前一直观察我穿的颜色,想要为我准备一个惊喜。我一直没有注意自己喜欢什么颜色,因为我对穿搭并不是很感兴趣。在我生日前一天,她兴高采烈地递给我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一件印度服装。我收到礼物时,感到非常开心,因为那是我人生中第一件印度服装。这套印度服装只有上衣,衣服的颜色是橙黄色,材质是麻布,上面还有一些漂亮的花边装饰。 我飞快地跑回家,上楼后迫不及待地穿上了L老师送给我的印度服装。考虑到L老师只送了我上衣,我随意地找了一条黑色紧身裤来搭配。换好后,我立刻下楼向我妈妈展示,转了一圈,摆弄着衣摆。我妈妈皱了皱眉头,抿了抿嘴,似乎有话想说,但又没说出口。最后,她微微点了一下头。我并没有理解她的表情,决定第二天穿上这套衣服去学校。 在我生日当天,我穿着印度服装经过学校的印度工人时,故意扭动自己的衣摆,期待着得到印度校工的赞美。然而,印度校工问我:“Cikgu pakai apa?”听到她的问题,我十分吃惊。尽管如此,我还是礼貌地向校工微笑致意。之后,坐在我旁边的老师偷偷问我:“你确定印度服装可以这样搭配吗?”我感到困惑,问道:“难道不可以吗?我妈妈没有对此提出负面意见。”隔壁老师只是尴尬地笑了笑。 X老师说:“虽然上衣很漂亮,但是您穿搭配以个黑色紧身裤,感觉有点儿像……” X老师思考了一会儿,副校长接着说:“就像周星驰电影里少林足球队的服装!”我才意识到自己对美的概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后来,L老师也到学校了,她说:“Oh dear!That is not how you match your outfit!”我只能摸一摸自己的脑袋,傻笑着。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了我妈妈。妈妈说:“昨天我本来想跟你说你穿得像师姑去山上抓妖,但是看你那么开心,我决定不泼你冷水!” 【六日情/妈妈说】01.年过30/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2.买鱼还是买虾/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3.天下马路一般黑/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4.天真无邪/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5.生活白痴/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6.山上师姑/兰儿(怡保)
11月前
我上大学之前,是一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姑娘。偶尔妈妈会吩咐我收拾房间,但我通常只是在房间的角落扫一扫,做出好像在打扫的样子来忽悠妈妈。妈妈唠叨我没整理床的时候,我就用被单将我的床铺铺好,里面乱糟糟的东西就能掩盖得很妥当。那时,我还为自己的小聪明感到自豪,觉得妈妈拿我没有办法。 上大学的第一天,爸妈把我带进师训宿舍就离开了。我觉得自己的自由时刻终于来临,感觉异常兴奋。但是望着一堆肮脏的衣服,我突然发现这种场景非常陌生。以往,这些肮脏的衣服随手丢进篮子,到了第二天就会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我的衣橱。我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不会洗衣服的生活白痴。 我拿着装满脏衣服的水桶走进厕所,想问问学姐如何使用洗衣机,却发现我们宿舍没有这个设备。我看见一位印度学姐站在一个洗衣池边洗衣服。为了学会洗衣服,我开始仔细观察她的洗衣方法。学姐先把洗衣粉撒在衣服上,用手搓揉一下,然后拿着刷子使劲刷。她把整件衣服都刷得起了泡才放到清水里浸泡。我就模仿她的做法,使劲地刷每一件衣服。 我以这样的方式刷了我的衣服好几个星期,发现我的衣服全都给我刷坏了。有些丝滑材质的衣服居然被我刷到掉毛。由于课业非常繁忙,没有时间买衣服,我就穿着这些掉毛的衣服好几个月。我不知道当时同科系的同学会不会觉得我很穷酸,只是知道自己的脸皮很厚。 百香果还漂浮在水上 后来我的同学带了一种水果来到宿舍,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种水果。它的表皮光滑,绿色的外皮包裹着紫色斑点。我的同学告诉我这种水果名为百香果。她补习班的家长给了很多百香果,她自己吃不完,所以带了一些来跟我分享。我的同学很简单地告诉我,只要把百香果泡进热水搅拌均匀就能饮用了。我煮了一壶水,然后把热腾腾的水倒进杯子里面。我再把整粒百香果放进杯子里搅拌一段时间,结果发现百香果还漂浮在水面。 我递给同学看那个装着百香果的杯子,问道:“为什么百香果还漂浮在水上?”同学很惊讶地看着我:“你为什么不切开百香果?你应该浸泡它里面的种子!不是整粒百香果!”我的同学突然放声大笑,而我则强辩道:“罗汉果也是这样泡着喝的,所以我以为百香果与罗汉果属于同一类别。”然而,我的同学听了之后更是笑得直流泪。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了我妈妈。妈妈说:“我生你的时候,大概少遗传给你某些部分。”我问:“什么部分?”妈妈说:“逻辑思维!” 【六日情/妈妈说】01.年过30/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2.买鱼还是买虾/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3.天下马路一般黑/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4.天真无邪/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5.生活白痴/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6.山上师姑/兰儿(怡保)
11月前
我的主要职责是课业辅导老师。我通常辅导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因此很少与普通班的学生接触。然而,那一年,我的学校面临师资短缺问题,因此我被校方暂停了课业辅导的职务,成为了一年级的班主任。 迎新周那一天,我满怀期待地看着我班的小朋友。一双双眼睛像是会说话的星星,笑起来像个小天使。直到我上课的第一天才开始了我的挑战。当天有个学生说:“老师,X同学躲在厕所里,他不肯出来!”我很焦虑,我找其他老师帮忙照顾班里的小孩,然后直接冲进厕所。 X同学在厕所里赤裸下半身地踱步,我看到他后更加焦虑。他告诉我他不会擦屁股,但由于我没生过小孩,不知道该怎么帮他。我只好递给他厕纸,自己也拿了一张,示范如何擦屁股。X同学仍然不明白怎么做,他十分着急,差点哭出来。最后,无奈之下我只好用水管为他冲洗屁股。X同学还严肃地提醒我:“不准看我下面!”我不禁大笑,问他:“如果我闭上眼睛,你想让我怎样帮你清洗呢?” 过了几周,一位同学跑过来告诉我:“老师,老师,Y同学亲了我的嘴!不仅是我,他还亲了全班女生的嘴。”每天的这种小报告足以让我头疼不已。我叫来了Y同学,问他:“为什么要亲女同学的嘴巴?老师不是已经教过了吗,嘴巴是敏感部位,不能随意触碰吗?以后不要再用嘴巴亲其他小朋友了。”Y同学很委屈地看着我,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可过了一会儿,我在食堂里看到Y同学用手帕遮住自己的脸,然后隔着手帕亲另外一位女同学的嘴。我又跑去教育他。 现在的小孩很高思维 经过我一系列的教育,Y同学已经纠正了一个不好的习惯,却又养成了另一个坏习惯。有个同学向我报告:“老师,Y同学喜欢用头撞别人的屁股!”我觉得又无奈又好笑。于是我把Y同学叫进办公室,告诉他:“老师曾经教过,屁股也是身体的敏感部位,更何况用头撞别人的屁股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你不能再这样做了,你能做到吗?”他很委屈地点了点头。第二天,我看见他在操场把塑料袋套在头上,到处撞别人。我马上跑去阻止他这个荒唐的举动,并再次说教。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了我妈妈。妈妈说:“你又没有告诉Y同学隔着手帕不能亲嘴巴,包着头不能撞别人,现在的小孩很高思维模式的!” 【六日情/妈妈说】01.年过30/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2.买鱼还是买虾/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3.天下马路一般黑/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4.天真无邪/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5.生活白痴/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6.山上师姑/兰儿(怡保)
11月前
我特别羡慕那些能够看着地图短暂时间后就能确定方向,信心十足地领路的人。相比之下,像我这样的人无法理解他们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我只知道有人递给我地图时,我的脑海一片空白。总的来说,医学界称我们这些人为“路痴”。 当年练习驾驶时,教练教我如何绕过交通圈。由于我方向感不好,无法准确掌握方向盘的左右转动,于是直接踩下油门,一口气将车子冲进了交通圈里。我永远忘不了教练那凝重的神情。为了拿到驾照,我花费了父亲许多血汗钱加时练习,最终勉强通过了考试。 被派去第一所华小执教时,世界上出现了对我来说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导航系统。由于我所在的华小有些偏僻,因此决定住在学校附近的房子里。虽然路程只需要15分钟,但我还是依赖导航开了整整一年,才熟悉回家的路。 作为老师,除了平常的教学,还必须参加很多会议。有一次,一位新来的男同事因汽车故障向我请求共车。或许他还不知道我驾驶技术欠佳,所以勇敢地提出了这个请求。我不好意思拒绝,毕竟很少有人看得起我的驾驶技术。 他上车时,看着我开导航很疑惑,因为我们的目的地距离不远。学校外的一条小路很崎岖,路上有很多减速丘,是每辆车的必经之路。岁月的吹蚀以及相关当局没有对道路重新漆线,使得路面更难驾驶,如果不是老司机是很容易发生意外的。 绕了4圈还是回到原点 第一次载同事,我倍感压力。从学校到教育局必须经过那崎岖的小路。男同事看见车子靠近减速丘的时候没有放慢车速而大喊了一声:“小心!不要驾那么快!”我当时头脑发热,只听到“快”这个字,居然还使劲踩油门,导致我那身材高挑的男同事的头撞到了车顶,撞出了个包。出于礼貌,他整个车程都没有吭声。 一次,我们的家委会和学校一起组织了一次泰国旅行。早上,副校长一个一个地去接我们到巴士站。副校长先接我,再接那位新来的男同事。当副校长问我男同事住在哪里时,我完全记不清了,但因为顽固的自尊心,我还是勉强指路。结果,我们在同一个花园里绕了4圈,还是回到原点。最后,那位男同事拖着沉重的行李来找我们。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了我妈妈。妈妈说:“别叫我坐在你旁边!我还要多活几年!” 【六日情/妈妈说】01.年过30/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2.买鱼还是买虾/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3.天下马路一般黑/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4.天真无邪/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5.生活白痴/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6.山上师姑/兰儿(怡保)
11月前
每逢农历新年来临,我总是感到害怕,因为我知道会有姨妈姑姑等亲戚对我的生活过度关心。在30岁之前,我们努力打拼事业,为未来的幸福奋斗,但如果到了30岁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亲戚朋友会认为我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以往在“寻亲”这个课题上我绝对是孤军作战。如今转到了新的环境教书,忽然发现我不再是一个人。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更何况我们有4个人。在这个“寻亲”四人组里藏着一个身经百战的军师,X小姐。我很佩服她“寻亲”的渊博知识。 X小姐带领我们前往孔子庙寻找月老。当天下着绵绵细雨,也许是感动了天庭。我们4个人只有一把雨伞,为了表示真诚,我们决定冒雨前往。然而,即使在这样一个旺桃花的孔子庙,人烟却稀少。绵绵细雨和雾气混杂,整个庙宇朦胧不清。我们必须经过一个池塘,但池塘充满黄泥浆,看不到任何鱼和莲花。 月老的双手盘着很多红线,看着那些红线错综复杂,我在心里嘀咕月老是否能理清这些红线。X小姐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指着一个告示牌,让我仔细阅读内容。我捐了一些香油钱,X小姐递给了我圣杯。由于我第一次求姻缘,不知道圣杯如何操作。我的朋友又拉又扯,让我跪在月老面前,轻声告诉我如何改变姻缘的方式。我依照流程做了一遍。 我把圣杯向上抛,掉在地上的时候,是两个向同的方向。X小姐说:“不行!不行!再问一次!”我又往上抛多一次,结果还是一样。我的整个脸都绿了,难道我注定要孤寡余生?还好,月老没有辜负我,最后一次我的圣杯一个正方,另一个反方。我激动地拉着X小姐的手说:“走,我们今年去抛柑吧!月老都祝福我了!” 满心期待月老的承诺 元宵节前夕,观音庙举行盛大的抛柑活动。我们4个人又约在一起去“寻亲”。元宵节吸引了很多旅客和本地人来参加这个盛大的抛柑活动。灿灿的灯光点缀着原本很安静的夜。我们困难的从人群中挤进去,看见桥的前方摆放着几张桌子,桌上摆着一粒粒写着密密麻麻字迹的柑。X小姐立刻递出马币,买来了柑给我。我们写好资料就把柑交给举办当局,接着我就满心期待着月老的承诺。当天晚上,平时无人问津的手机,突然来了新好友的信息。信息的内容:“小姐,我是卖海鲜的!你要买鱼还是买虾?”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了我妈妈。妈妈说:“不错啦!说不定以后你就是卖虾店的老板娘!” 【六日情/妈妈说】01.年过30/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2.买鱼还是买虾/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3.天下马路一般黑/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4.天真无邪/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5.生活白痴/兰儿(怡保) 【六日情/妈妈说】06.山上师姑/兰儿(怡保)
11月前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读历史。 历史叙述上,有传统的编年体,也有截然不同的微物史。借由物件,去追溯人的生命旅程,比如我正在读着的《白瓷之路》(The White Road》。作者埃德蒙·德瓦尔(Edmund de Waal)是位著名的陶艺家,他在这本书中亲身到各地追溯白瓷的起源,进而探索并反思自己的创作旅程。 德瓦尔行文如诗,文笔非常优美,我故意在阅读时采用朗读的方式。当然不是那种小学生在课堂上拉大嗓门的朗读,而是把声量压低到只有我和身旁的猫听得见,按英文原文逐字逐句,读给自己听。 于是这本书我看得很慢,但无妨,就当作逐一细节欣赏一件白瓷艺术品,慢慢揣摩它的美感。 我窝在书房,尾随作者来到中国景德镇,往废墟中捡起一个带有瑕疵的白瓷杯,探索其渊源。隔着一道墙,J正身在动荡不安的缅甸,啊不是,他正在一场线上讲座上谈着缅甸的政局和历史。 J为了这场讲座做足功课,桌上堆起了高高一叠有关缅甸历史和政变的书籍。前几年他申请到了一份缅甸的工作,我笑说他可以把书房里那张裱起来的缅甸地图一并带过去,身体力行好好认识这个国家。结果疫情加上政变,一发不可收拾,他始终没有成行。 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阅读吧。这是我们家里的寻常风景,两人埋首沉浸于各自书中的世界,明明共处一室,思绪却落在截然不同的时空和国境之中。 晚餐后,J躺在沙发看书,我瞄了一眼,书封是面显眼的日本国旗。《帝国航路:从幕末到帝国,日本走向世界的开化之路》,木畑洋一的著作。从缅甸跳跃到日本了。啊不对,这帝国之路,是随着日本旅行者从日本出发,循着英国与印度之间的船只航线,走访英国殖民地再一路前进至欧洲。 历史阅读是什么?就是听故事。讲故事的人可以是作家,也可以是电影人。 J航行于他的帝国之路时,我正在电视机前观赏韩国电影《兹山鱼谱》。韩国导演李浚益的作品,讲述朝鲜王朝时期,著名学者丁若铨在被流放后一心编写记录鱼类的书籍《兹山鱼谱》的故事。 编写鱼谱看似叙事主轴,但重点是丁若铨与当地年轻渔夫张昌大的师徒友谊,并借由这两人之间的对话与经历,来阐述古人和导演本身对理想社会的设想。有趣的是,据说电影基于预算局限而以黑白拍摄,结果反而营造出水墨画般的迷人意境,强化了冷静客观的视角。 电影很好看,当中有好几幕对话和对诗的场面尤其令人深思,像片尾那缓缓由黑转蓝的海和山一样余韵悠长。 年轻时怎么就不太能体会历史之美呢?我想起求学过程中历史课本的教条,还有那些讲课枯燥无味的历史老师们。往往是离开学校之后,才借由各种媒体的阅读中“补课”,意识到历史并不只存在于课本上,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历史其实很动听,我们只是需要更多擅长讲故事的人。   更多文章: 彭健伟/走马灯 彭健伟/重口味与小清新 彭健伟/光头佬和狮子头的广东话 彭健伟/西贡的混乱、活力与美味
1年前
故事总要开始的。那么该如何从马华文学说起?关于此问题的盘根错节,文坛与学界纷纷扰扰数载,总离不开国族、文化、身分认同议题之探问。若进一步思考,我们还可以从诸如“谁需要马华文学?”或者“我们需要怎样的马华文学?”等提问切入探究作为“小文学”(论述源自法国理论家德勒兹、瓜塔里)的马华文学故事该如何展开。值得关注的是,留台学者张锦忠教授除了通过多篇学术文章探讨上述问题,亦借由小说创作引领我们进入那片马华故事林地。 张锦忠教授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白鸟之幻》于1982年面世后,相隔约莫37年之久,他的另一本小说集《壁虎》于2019年由有人出版社出版。《壁虎》除了收入《白鸟之幻》时期的作品,也加入了新雨数篇。小说集按故事题旨分为四辑,共收入21篇作品:辑一多围绕马(华)时事与历史展开,颇有戏谑与嘲讽意味;辑二多通过动物寓言兴味;辑三在叙述离散往返之间,编织出层层诗意与情意;辑四则倾向后设玩味,从小说叙事语言中可见作者深厚的理论铺陈功力。《壁虎》创作时间横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可谓作者往返移动“台湾—大马”数十年生命历程间所产出的文学结晶。 如壁虎的长尾巴 《壁虎》辑一里收入一篇同名“壁虎”短篇,故事隐藏着对走入森林的“我方的历史”以及1969“无法告别的年代”的历史记忆。小说叙事者有一段话如是说:“时间已是七点多,阳光初艳,但是百叶窗没有拉起,晨光还没有照进室内的墙与地板。壁虎不是夜行动物吗?早上怎么还会有壁虎出没?写小说的人每次不知如何接下去写时就将某只动物放进去,这些年来他在书写途中放进去的已有猫头鹰、马陆、青蛙、山鸟、鼠鹿,这回是壁虎,谁知道他的动物园还会出现什么东西。”如此调侃的叙述口吻,却道出了马华历史故事的“难”。或许,作者之所以“壁虎”作为譬喻符号,正是因为壁虎的顽强生命力——它躲在墙壁的缝隙——那条长尾巴,断了总会再生长出来——而那些被遗忘的或者“别再提起”的马华故事,或许就像壁虎一样,夜行,躲藏,再生长。微小。怕光。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