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统考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3月前
大马教育文凭(SPM)成绩放榜,各学生正为未来的升学烦恼,该出国留学呢?还是留在本地升学? 我是一名独中生,拥有大马教育文凭文凭的同时,也拥有统考文凭。 高三毕业后,我选择了最不会让我有文化冲击的台湾进行升学,而我的朋友,有的留在马来西亚,有的到新加坡,甚至欧美国家留学,也有和我一起到台湾。 当初选择到外国留学,有多种因素。 一)开拓视野,增广见闻。在国外留学能深入当地的文化,亲身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等,也能认识各国学生,在多元文化中培养国际交流能力,分享思想等。 二)发展和就业前景更好。有些冷门专业虽在马来西亚的各大学里都设有课程,但其就业前景还不太乐观。因此,到国外就读该大学的强打系所,获取学术含量更好的毕业证书,从而在该国发展或更方便未来移民等。 三)锻炼自我独立能力。虽然到其他州属读大学也能培养独立的能力,而且也是在熟悉的大环境里生活,必然很容易就能适应了。但去到外国,离家三千多公里,甚至是上万公里时,发生了什么事,都真的要学会靠自己了。 留学梦看似真的很美好,但美好的同时也存在弊端,因为并非所有家庭可以负担得起孩子出国留学的费用,毕竟身处国外,除了最基本的学费外,还有生活费也是一大笔的支出,如果孩子还没学会理财就把他丢到国外的话,就会加重家里的经济负担。 另外,外国的名牌大学对成绩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大学对语言也是有要求的,所以学生也需要考取托福或雅思,这可能对某些家庭来说也是一笔花费。 再来,如果想回来马来西亚发展,还得考虑其专业,该大学的毕业文凭受马来西亚政府承认吗? 如果撇开以上3种弊端,留学梦真的就像在大众的印象里,看似吸引和简单吗?其实不然,在自己真正离家三千多公里后,我才发现最艰难的是第三点──锻炼自我独立能力。 身处国外,学习压力大,加上有时想家的情绪到达了顶峰,真的很难熬。 综合上述看法,如果发现自己真的离不开家,或者离不开熟悉的大环境的话,奉劝各位,打消出国留学读书的念头吧,留在本地读大学也挺好的。 如果觉得自己已足够成熟,且能够自立,不受不良风气影响的话,真的很建议大家不妨试试出国留学,多看看这个世界,去到更大、更适合自己的舞台,感受年轻的美好!
3月前
3月前
5月前
我经常不记得那些人名,细枝末节的谈话和很多的事情。当5位旧友聚在一起分享甜点的时候,我亲密地靠在朋友A的肩膀,小声地说着更喜欢哪片蛋糕。这种打屁哈拉,没有什么营养的轻松时段延续了3小时,就如同层次有些新颖却逃不出食材原味的抹茶柚子芝士蛋糕。抹茶是对过往老师和高中生活的怀念,芝士是对现在日常的抱怨,柚子是许下不知何时能兑现的“下次再一起去打羽毛球”的承诺。 回程的时候,我和在台湾留学的旧友Y一起搭地铁。他难得从台湾回来,又抽得出时间和我们相聚。与我对人情世故宛若金鱼一样的3秒记忆不同,Y说他记得所有人的名字,甚至包括幼稚园的朋友,记得高中那些尽责的老师,还有班上的是是非非。我的回忆渐渐在Y破碎的只字片语中重新建立,他说你们变了,和高二不一样,但幸好我们还是说得上话。 是啊,高二的时候我和Y坐在最后一排。那时候,像是美国一些模板式的校园剧,班上幼稚地分成两个阵营,一个是内向的nerd kids,一个是外向的popular kids。就像是楚河汉界一样,popular kids商量好了团圆饭要一起穿红衣服,nerd kids对此一无所知,就连团圆饭合照里,那诡异的右半边是红衣服小团体,左半边是五颜六色、样貌朴素的nerds,我们也毫不在乎,只有少数的人心里留下了疙瘩,其中就包括了朋友A和Y。 那时候两人都是班长,对这种搞小团体的举动沮丧又无助。Y在地铁上泛红着眼说道,那时候他还在班上用力地扔点名簿,大声地责骂我们的分裂。究竟是因为这种责骂太不愉快或是无聊而使我脑袋没有保留相关的记忆,他倒是记得很清楚。当初的我并不在乎,而Y太过在乎,以至于年中考的时候,Y特地交了白卷,就是希望从所在的第一班掉到其他班。 “说实在的,我并不后悔。”Y说道,“但是我听说你们高三的时候全都变了,变得很团结,校庆的时候还拿了奖,参加了很多班级比赛,所以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因为我不在了,还是那时候我不够努力。” “没有啦。”我语带愧疚地安慰他,“有时候人在一个对的瞬间就会改变的。” “那如果早点改变会不会有一些不同?” 当然会有很多的不同。高三那年的团结确实开出了甜蜜的果实。我也是改变的一员,开始认真地写纪念册上的留言,开始学会在班会举手发言,都是一些表面功夫,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往往都是从表面功夫开始的。 对人情世故记忆不好 据说Y在另一班也过得不错,但作为在高中最后一年才插入那班的Y始终有些格格不入,一些昔日的好友也全留在了原本的班级。人走了,茶才开始变温,或许是两个小团体的人都长大了,或许是高三的班主任努力带动班上氛围,又或许那些关于友情胜利努力的奏歌是我们对抗高三统考的压力。总而言之,Y早早地下了车,却又不幸地看到车在驶离后的欢快。 像我这样对人情世故记忆不好的人,也只留下了一点模糊的成就感,不如Y一样对一切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有一点后悔了。”Y在分别的前一刻说道,“但也不是说遗憾,只是想到一切过去了,心里就有点酸酸涩涩,可是又知道过去不能改变……其实我觉得走了也不错,如果我没有融入你们,因为努力过了头……” 我不发一语,也不愿意说想要替代Y成为下车的那个人,说出像你这样努力的人才应该享受团结的甜蜜。因为时间不能倒流,像我这样记忆不好,偶尔还有些冷漠的人留在了车上,享受到那杯变温的茶。我仍旧不太记得高三那些热烈的比赛口号和校庆义卖会的点点滴滴,我甚至忘记了早些时候吃的抹茶柚子芝士蛋糕的味道,但我想我会一直记得这个瞬间,我看着Y转身离开后仍不断回望我,他明天就要飞往台湾了。我站在那里,没有早早走开,而脑子凭借着Y告诉我的画面和细节,重构出我的高中生活后,我竟然也有一点失去了那旧日时光所产生的惆怅。
6月前
7月前
去年大选后,安华成立新政府。虽说是团结政府,但希盟还是团结政府里的主导联盟。 华社对新政府的成立抱着很大希望,对行动党的大选宣言深信不疑,认为华社的好日子终于来了。可惜,好梦易醒,华社的美梦很快就破灭了。 从安华和巫统主席阿末扎希暗渡陈仓到公开结盟,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哭丧着脸宣告行动党要“忍辱负重,分享政权”开始,就预告了行动党要华社懂得“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悲剧的开始。 自此以后,行动党领袖在华社的政经文教课题浮现时总是噤若寒蝉,只留下要华社 “看大局”、“阻止绿色浪潮稳定政局大于一切”的暗示。行动党网络枪手的网络用语就是“难道你要包头的当政府咩?” 教育部长三番五次重申政府不准备承认统考,行动党领袖中只有前任主席陈国伟以“教育部长经验不足或会讲错话”,为行动党找下台阶。 行动党领袖没有一人站出来,申明行动党要承认统考的立场,连在大选前强调行动党承认统考的诚意满满的张念群也保持沉默。土团党妇女组主席丽娜哈仑灭华小论,也不见行动党部长开声表明行动党立场。 安华政府一系列的仇商政策,如:劫富济贫税、奢侈品税、98天产假、禁聘外劳、进口印度鸡蛋,打击本地蛋农等,行动党也保持沉默。 安华公开申明不承认世俗主义,但是保安人员自行诠释衣着规范,禁止人民进入政府机关的案件层出不穷;国营电视台也发生奥斯卡颁奖礼直播节目,为颁奖人的礼服打上马赛克事件。 这一系列对我国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影响深远的事件,也不见行动党领袖开声捍卫我国的多元优势。 新政府成立4个月以来,安华政府的倒行逆施、火箭的噤若寒蝉,华社学会了逆来顺受。 华社突然发现马华不在内阁了,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唯马华是问了。华社也瞬间忘了行动党是执政党。 如果华社只有进到“BMW”级的厕所,才会想起行动党是华社的执政党代表,那是华社的悲哀! 难道,我们当初是为了要有“BMW”级的厕所,而投票给行动党的吗?为什么行动党当政府来救国,就要华社先做出牺牲?为什么要拿华社的政经文教来开刀?救国与捍卫华社权益不能并行吗?行动党在华社权益的课题上总是噤若寒蝉,不敢表明立场,对华社前途肯定不是好事。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7月前
7月前
7月前
7月前
7月前
7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