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首页
|
登广告
活动
下载App
热门搜索
大事件
发现东盟
股市
星洲人
互动区
登录
Newsletter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最新防疫SOP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总编时间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风起波生
大使笔迹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亮剑
下班的路
百格大家讲
长风破浪
大选探路
翱翔天际
烈火真金
华研智库
吃饱了吗
鸟生鱼汤
娴言
鹭岛南望
走读天下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3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杭州亚运会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动力青年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病毒
独家专访 | 有一种病毒正侵袭柔佛 “就是‘分裂病毒’”
柔佛苏丹依布拉欣陛下接受《星洲日报》的专访谈时局时,也谈到他对柔佛目前局势的担忧。
1月前
林建斌/“双高”但低血压 风险就低了?
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胆固醇这三高都对身体不好,那低血压就好吗?
2月前
吴惠春 / 病毒没你想的那么坏?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距今已接近100年了。虽然后来暴发了SARS非典型肺炎(2002)、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2012),但真正让“病毒”概念走入寻常百姓视线的,莫过于2019冠状病毒病。 尽管病毒很可怕,但是你知道吗?没有病毒,搞不好我们也活不下去了…… 哥伦布在新大陆发现烟草后,不仅晋身为欧洲人追捧的时尚,还被当作壮阳的药引,以及用来治疗黑死病,更有甚者,连学校每天早晨都会教导孩子集体吸烟。现代人多已意识到香烟的危害,却鲜少知道烟草与病毒的发现息息相关。 烟草广受欧洲各阶层人士欢迎,成了殖民政府重点发展的商业农作物。正当赚得盆满钵满之际,“烟草花叶病”突然袭来,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1886年,德国农业化学家把患病的叶子研磨出汁,再滴在健康的烟草叶上,不出所料,烟草叶就发病了。不久之前,“细菌致病学说”业已成为学界的中流砥柱,因此想当然耳地把烟草花叶病,归咎于细菌。 ◢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病毒? 后来,俄国的植物学家使用可以过滤细菌的“巴斯德-张伯伦过滤器”,进行了检验病因的实验。“巴斯德-张伯伦过滤器”的瓷土孔洞,细小得连病菌都无法通过,可当他把过滤后的汁液,注射在健康的烟草上时,烟草还是一样发病了。由于他的观念依然受制于当时的“细菌致病学说”,因此折中地把“细菌毒素”当成了肇因。 然而实验结果引起了荷兰微生物学家的质疑——如果致病原因是“细菌毒素”,理应只有被注射过滤液的叶子会染病,而不会造成叶片之间的感染。由此,推断出致病的很可能是比细菌更小,且又能穿透陶瓷过滤器的活性物质,并以拉丁文给它取了个名称——Virus。烟草花叶病病毒,成为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病毒。 ◢了解病毒历程,首推《进击的病毒》 以病毒为主题的书籍,第一本推荐的就是史钧写的《进击的病毒》,文字浅显易懂。除了上述发现病毒的历程,对于病毒起源、病毒形态、演化过程,都有详尽的解说,这是我阅读他的《疯狂人类进化史》和《其实你不懂进化论》之后,又一部令人大开眼界,且不失趣味的著作。但这本书的缺点也很明显——政治洗白的味道很浓,尤其是在序里大力赞扬中国政府的防疫大业,以及在描述群众接受天花疫苗态度时,极力高捧母国、贬低欧洲的行径,实在让人傻眼。 ◢病毒是“寄生”的微生物吗? 病毒之名本就让人听了心中不适,新冠病毒更加深了这样的既定印象。由于病毒对生物造成的伤害肉眼可见,让科学家将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定义为单方面获利的“寄生关系”(Parasitism),但这观念随着基因领域的深耕而渐渐动摇。其实,人类和病毒的关系远不如想像那样疏远,而且是属于“共生关系”(Symbiosis)。 RNA病毒具有一些专属的RNA序列,名为LTRs。科学家不但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了这类型序列,而且占比还不低,竟高达43%!当中包括了HERVs(9%);LINEs(21%),以及SINEs(13%)。相比之下,人类基因组里负责编码蛋白质的2万个基因,却只占了区区1.5%而已!据推测,这些嵌合入人类基因组的“病毒残骸”是百万年来演化的结果,甚至可以追溯至远古的海洋脊椎动物。 这些所谓的“病毒残骸”,对人类究竟有多重要?我们先岔开话题,简单说说人类生命的形成——当卵子受精后,子宫就会开始构筑“胎盘”,以便胚胎着床。“胎盘”将拥有一半父本基因的胚胎,与母亲的血液隔开,以防胎儿遭到母亲的免疫系统攻击。此外,“胎盘”也为胎儿提供养分和输出排泄物。“胎盘”这么重要,但若非HERVs编码的“合胞素”,人类“胎盘”根本无法成形,胚胎也就无法在子宫内成长了! 此外,RNA病毒还会改变自己的特性,以适应宿主体内的环境,从而与宿主一起应对自然选择的挑战。这在弗兰克·瑞安的另一本著作——《病毒的进化:从流感到埃博拉病毒》里有更详尽的叙述。 ◢“粘液瘤病毒”与兔子 1859年,欧洲定居者在澳洲引入了欧洲兔以解决粮食问题,最终兔满为患。1950年3至11月,澳洲当局企图使用生物手段——“粘液瘤病毒”来控制兔子的数量,99.8%的兔子都难逃一劫,一些兔子因为基因天生对“粘液瘤病毒”更具抗性,过不久兔子数量就复苏了,之后的7年,病毒致死率降到25%。从此,澳洲幸存下来的欧洲兔变得更能抵抗“粘液瘤病毒”的袭击,而病毒也喜获新宿主。 巴西兔是“粘液瘤病毒”的自然宿主,遭受感染的巴西兔几乎毫无症状。若与欧洲兔子在自然的情况下遭遇“粘液瘤病毒”,病毒会帮忙巴西兔铲除掉他们的生态对手,让巴西兔能独享更丰富的资源。不仅如此,寄宿的病毒也会帮忙宿主抵抗其它病毒的侵袭。1910年,俄国生物学家宣导的“共生关系是推进演化的力量”的“共生体学说”(symbiogenesis)在百年后得到了印证。 ◢我们和病毒共享空间 人类并非地球主宰,除了动植物,我们也和微生物(特别是病毒)共享同一空间,这就是《病毒星球》带出的主题。有个研究生看过海洋细菌释放大量病毒的照片后,决定从各海洋区域收集海水样本,以查证海洋是否居住了很多病毒。计算结果抛下了震撼弹,每升海水中竟含有高达1000亿个病毒颗粒! 1917年发现的“噬菌体”(bacteriophage)是病毒家族中庞大的种群,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臣。海洋病毒每天屠戮无数微生物,日放10亿吨的碳元素,继而沉积成为岩石以达到控制气温的效果。作为生态系统的最终得益者,人类即使灭绝,对地球毫无影响;相反地,若病毒灭绝了,地球生态系统会马上崩溃。 ◢潘多拉盒子早已打开 幽秘森林蕴藏了丰富多元的病毒,北极冰川亦然。只是近年过度开垦森林的活动和气候变迁,释放了好些此前人类未曾面对的病毒,埃博拉和爱滋病就是前车之鉴。然而,潘多拉盒子早已打开,是福是祸,都已不在我们掌控之中。即使我们少数人挨过了病毒的淬炼,但那也是哀鸿遍野换来的结果。另外,沉睡于我们基因组里的HERVs,是否会随时苏醒亦是个未知数。想到这里,只能唏嘘短叹。
2月前
变异株EG.5来了! 中国专家:多数人每年感染1至3次冠病
虽然冠病疫情阴霾逐步褪去,可是病毒仍在变化中,目前冠病EG.5变异株在国际流行,仍不能掉以轻心。中国广东佛山市疾控中心指出,目前这种变异株已经在各毒株中占据优势。中国专家分析,有鉴于没有绝对保护性的疫苗,基本上多数人每年会感染1至3次冠病病毒。
2月前
致命鱼类病毒来袭 狮城集团终止南部海域养殖
(新加坡31日讯)一种致命的鱼类病毒来势汹汹,促使新加坡一家水产养殖集团停止其在南部海域的养殖工作。好在这种病毒不会对人体造成感染,只要在烹煮时将鱼肉彻底煮熟,便可安全食用。 《新明日报》报道,该集团由于一种由鲈鱼落鳞症引起的致命性鱼类病毒(scale drop disease virus, SDDV),被迫终止其在南部水域的养殖工作。 截至目前,该集团已将养殖场内所有鲈鱼捕捞完毕,并停止在3个海洋养殖场中投放鱼苗。 此外,该集团也预计将从其位于汶莱的养殖场基地进口更多鲈鱼,以应对新加坡的市场需求。 新加坡食品局上周三说,位于柔佛海峡的水产养殖场偶尔也会通报类似的感染症状,如鳞片脱落和鱼鳍糜烂等。 这种病毒通常会感染体型较大的鱼类,因此饲养鲈鱼的养殖场往往损失较大。 淡马锡理工学院水产养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萨拉瓦南强调,只要在烹煮前将鳞片去除并把鱼肉彻底煮熟,受感染但无症状的鲈鱼仍可安全食用。 此外,这种病毒也不会在人与鱼之间传播。 鱼类疫苗研发初见曙光 目前,市场上仍然没有可应对SDDV病毒的疫苗或治疗药物。 该集团子公司研究主管苏尼塔说,他们与几家研究机构正分秒必争地研究应对方案,包括开展选择性育种计划、开发疫苗试验与口服性鱼类药物等。 另外,科技研究局免疫学高级首席科学家任宜喆也说,鱼类疫苗研发已经初见曙光。 目前,他们正和局内的传染病实验室展开进一步鱼类疫苗的实验与开发。
2月前
揪不明显或极小病灶 窄频内视镜 让鼻咽癌无所遁行
鼻咽癌发生于鼻咽处,致癌风险因素计有基因、饮食与病毒感染,好发于东南亚国家人群,在历史上,西方国家称为广东癌。在进行鼻咽内视镜检查时采用窄频影像技术,可清楚地判断出病变的部位,并得出精准诊断结果,这有利于病患治疗。
3月前
全国综合
2月大宝宝感染2种病毒 血氧骤降需氧气罩 12天才出院
美妆企业家及网红拿督斯里阿里夫两个月大的小儿子日前受到两种病毒攻击导致血氧骤降,入院治疗近两周后终于能够出院回家。
4月前
全国综合
即时国际
世卫:鸟兽有167万未知病毒 警告X疾病随时来袭
在经历了3年的冠病疫情后,随着世界逐渐恢复正常,科学界和公共卫生界已在为下一次严重的疫情或大流行做准备,尽管他们还不知道这会是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尚未发现的病菌引起的疾病统称X疾病。
4月前
即时国际
百格新闻
开斋节后返校 该不该强制学生戴口罩?
冠病每日新增病例有所增加,学校开课后,该不该强制学生戴口罩?
5月前
百格新闻
疾病疗法
包皮炎不处理 严重溃烂 最终阴茎被切半
阴茎龟头发炎或俗称包皮炎,乍看之下似乎只是集中在阴茎前端部分,但若不及时处理的话,发炎部分不仅影响阴茎,还会牵连到尿道、膀胱,甚至肾脏出现病毒或细菌感染,不可轻视,严重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6月前
疾病疗法
即时国际
美邮轮超300人呕吐腹泻 疑似诺如病毒所致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披露,一艘美国得州往返墨西哥的邮轮上有300多人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邮轮所属的美国公主邮轮公司表示,疾病很可能由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诺如病毒引起。
7月前
即时国际
即时国际
4.8万年前“僵尸病毒”复活!科学家揭一现象:恐有大问题
法国科学家克拉维里将西伯利亚永冻土中冰冻逾4.8万年的病毒“复活”,从而研究全球暖化、冻土层逐渐消融后,这些万年“僵尸病毒”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他发现,这些病毒复活后仍具感染力,担忧后续会有更大问题。
7月前
即时国际
古城
气候病毒虫害影响 产量跌70% 鲍鱼菇供不应求
气候转变落差太大及受到病毒及虫害影响,导致甲州菇厂的产量下滑约70%,加上原料及成本增加,甲州菇厂业者也面对制作菇包的木屑短缺问题,导致市场上的鲍鱼菇供不应求。
8月前
古城
即时国际
中国宣布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中国宣布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8月前
即时国际
编采手记
林芷桑/Covid-19全球紧急状态快要结束?你准备好了吗?
最近看新闻,很多国家防疫规定都放宽了。香港政府的防疫规定,自1月30日起撤销所有隔离令,所有Covid-19检测阳性人士无须呈报,若无症状或不舒服,也可以自由外出或上班。但为保护幼年族群,检测阳性的学生则不必到校上课,直至快筛呈现阴性。 同一天,韩国政府宣布1月30日起仅建议民众在室内佩戴口罩,不再强制要求。韩国政府口罩令时隔27个多月全面解除。不过,医疗机构、药店、高风险场所、公共交通车厢等将继续维持室内口罩义务。对于5种高风险情况,包括有Covid-19感染症状或与有疑似症状者有过接触、Covid-19高风险人群或与高风险人群有过接触、近两周与Covid-19确诊者密接人员、处于“三密”(密闭、密集、密接)场所中、处于高喊、合唱、对话等产生飞沫行为的人员密集场所时,韩国防疫部门强力建议佩戴口罩。 1月27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宣布,将把Covid-19病毒在《传染病法》中级别下调为与季节性流感相同的“5类”。在变更后,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等的观察时间将取消,医疗分阶段转为正常体制。此外,无论室内外都由个人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病毒学家、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刘善虑近期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时表示,Omicron毒性减弱,可认为是从pandemic(全球大流行病)到endemic(地方性流行病)的转变。“病毒进化的整体趋势是致病性越来越弱,虽然在某些阶段也会增强。”他希望今年内能看到世卫组织宣布结束Covid-19“全球大流行”。 这就引出了一个大哉问:Covid-19全球紧急状态要结束了吗?真的安全了吗? 然而,世卫组织冠病情况专家委员会顾问去年12月透露,由于中国在2022年底放宽“清零政策”,当下还不是结束紧急状态的时候。 “疫情进入第4年,我们现在处境确实比1年前好,”世卫秘书长谭德塞博士暗示疫情紧急阶段尚未结束。世界卫生组织(WHO)1月30日在声明中也指出,冠病大流行处于“过渡节点”,仍需谨慎管理,“以减轻潜在的负面后果”,并发布最高级别警告,称冠病疫情仍是“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现在走在路上,茶室、咖啡馆内,戴口罩的人还是蛮多的,只是不再那么严谨。 近期进入流感盛行期,流感病毒感染后也有重症与死亡风险,重症死亡率达20%,比起Covid-19目前的6%高出许多,如果同时染上Covid-19和流感病毒,死亡率更高达30%,要格外防备。 随着全球努力与病毒共存,货币兑换商店前可见人龙,大家已逐步解封,兴奋地拿着行李、带着护照,前往机场走出国门。这是必然的现象,病毒不会消失,民众就要有心理准备,打疫苗也好,或好好提升自身免疫力,确保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出门旅游最怕遇上身体不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是防病毒不二法门,如果加上保持社交距离,就可以避免掉大部分的传染源。但旅游就是要开开心心的,也别太拘谨,反让自己更压力。大家就看着办吧! 更多文章: 张露华/大地回春 展翅高飞 许钦斐/可可?椰汁?甘草露! 关丽玲/当内容不再单纯, 模糊的界线会不会消失? 梁靖芬/没关系
8月前
编采手记
即时国际
北京严禁超范围开展 冠病病毒相关实验
据报道, 北京市卫健委日发布通知,北京市严禁超范围开展冠病病毒相关实验活动,实验室要设立专库储存冠病病毒毒株或样本。
8月前
即时国际
更多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