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砂专栏/交流站

发布: 6:37am 02/11/2025

林淑蓉:帮孩子不被科技操控

林淑蓉

我国近来发生多起校园悲剧,引发社会对教育体系的忧虑。有人甚至主张恢复教师“鞭打教育”的权力,以遏止学生的偏差行为。

ADVERTISEMENT

笔者认为,体罚的本质仍是暴力。它不仅可能摧毁孩子的自尊,更可能留下长远的心理阴影,也传递“以暴制人”的错误价值观。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性格与节奏。教育的成败,从来不只是父母、学校或是社会单一的责任。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系在学业成绩与纪律上投入甚多,却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有明显不足,导致部分孩子在压力与孤独中无处求助。

当孩子在成长中遭遇问题、挫折,若能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中的任何一处,及时得帮助、爱、理解与支持,相信孩子转向网络虚拟世界寻求慰藉的几率可以有所降低。

科技的确带来便利与进步,却也让人容易产生依赖,焦虑与分心。若人类完全被科技主导,不仅会助长惰性,也会被科技反噬,失去自我能力。

如今AI工具与社交媒体的普及,几乎所有学校班级都设有专属WhatsApp群组。以笔者孩子学校为例,但凡有活动、听写或考试,老师都会在群组内通知。父母得随时查看讯息,再转告孩子。有一次笔者漏看通知,孩子因未准备听写被老师责问,回家后反怪我没提醒他。

回想过去,老师在课堂上交代功课与考试事项,学生需自己记下,回家再报告父母。若忘记,就得自己承担后果。如今这份责任怎么转移到父母身上,感觉孩子的主动性与责任感也随之被削弱。

笔者认为,比起争论是否该恢复体罚,更应该担心的是孩子在数码时代中对科技的依赖与沉迷。在人手一机的时代,科技已成为教育一部分,全面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已不太可能。

在充满诱惑的网络时代中,父母、教师与社会各界皆肩负监督与引导的重任。除了妥善管理孩子的屏幕使用时间,也应协助他们发展兴趣,培养自律,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唯有如此,下一代才能在科技洪流中保持觉醒,善用科技,而非被科技操控,也不容易被互联网的不良信息带偏。

(星洲日报.砂拉越.评论.作者:林淑蓉)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