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第3阶段的行管令进入倒数阶段,是因为疫情渐露缓和的曙光,还是从高官的言语间臆测到“解封”有望?若不是在人群中放眼望去,近八九成的人都罩不离面,你会心生错觉以为,我们根本是处身在解封前夕的松懈状态。
超市内堆得如小山丘高度般的口罩,仿佛是给了大众一颗无形的定心丸。口罩的品质孰优孰劣在这节骨眼已成次要。那一盒盒标明是三层口罩,外层印上卖家商号,对外释放的讯息是,市场短期内不会有口罩荒,大家安啦!
那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有了口罩解除了大伙儿心中的慌乱,意味可以暂且安心。忧的是,口罩对一些人似乎如护身符,戴着它就以为病毒已与自己的世界隔绝,即使那口罩早已被你拉低到鼻子下,只为贪恋吸一口让你当下畅快的空气。病毒是什么?疫情与我何干?薄薄的口罩盖住鼻和嘴,却已让你卸下防备,摩肩擦踵中,何谓一公尺距离早已抛在九宵云外。
这边厢,执法人员加强执法力度,艳阳下不顾排起长龙,也要逐一拦车问个究竟。那边厢,尝试在测试自己运气是旺还是低的人不在少数,为了迈开脚步出门,能想到和不能想到的理由都能脱口而出,让人气,亦让人笑。
出门的理由不足,就得受罚,偿还不了罚款,就等着坐牢!但人心都是肉做的,也不是个个执法人员都是铁石心肠。
“好啊,你就把我关进牢,你就每天定时帮我送饭菜给我的家人。好啊,有人暂时养我也不错,我在里面住可senang咯,不必管这么多!”行管令期间两度出现在我家大门口的割草工人诺,摊开双手对我说道。
诺说,执法人员对他的说词也无可奈何,也许是出于同情,挥挥手就示意他离去。他很得意自己
逃过被开罚单,那种“你奈我何”的口吻似在告诉我,这理由看来可以屡用不爽。
诺是典型的知足常乐型,以华人的角度审视,他是不会规划人生,有几十块钱在口袋,能解决三餐他就很满足,不会想要帮多几户人家割草挣多点钱。他可以突然消失好长一段时间,又突然出现在你家门前,鸣着起连串的“哔哔声”,等同是告诉你,他最近缺钱了!
领了费用即扬长而去,我突然想起自己应该告诉诺,他还可以随身携带着副部长群聚用餐和事后道歉的新闻剪报,当被拦阻问话时,就提高声调:“YB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再不就扮可怜,低声说“minta maaf”。副部长道歉了不是啥事都没有吗?凭什么老百姓就要被对付?
也或许副部长是“以身犯险”借助自己的不良示范,给民众一个脱罪的理由。高官道歉了都没事,难道还要对老百姓开刀,这不是典型的只许州官犯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星洲日报.砂拉越.评论.作者:何俐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