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一水之隔,文化相近,但政治文明却呈现两极。
ADVERTISEMENT
新加坡刚落幕的大选,再次展现其政治的理性与成熟;选战焦点锁定经济、生活与治理效率,对试图操弄种族与宗教的言论,主流政党与社会坚决划清界线。
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明言,族群与宗教绝不应介入政治,强调“多元一体”的国族理念,这种坚定的原则与制度实践,正是新加坡能维持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的关键。
反观马来西亚的西马,种族与宗教议题一直以来依然主导政治论述,每逢选举,从政党口号到政策设计,往往围绕“马来人优先”、“捍卫伊斯兰”、“保障华教”等族群色彩鲜明的诉求。
当政客在声声捍卫单一族群与宗教信仰的背后动机,他们只求稳固选票,保障政客的饭碗与权力;而民粹主义成为现实政治的选项。
但这样的政治文化,长远以来已经削弱国民在多元社会中寻求同等认同,让马来西亚难以走向真正多元平等的民主。
西马与砂拉越仅是一海之隔,但砂拉越长年奉行中庸多元的治理理念。无论是在内阁组成、资源分配或政策制定上,砂政府始终强调族群平衡与宗教宽容。
砂拉越的政治语言没有种族对立的煽动,但凡有种族课题或是宗教信仰的对立言论,砂政府必跳出来开腔捍卫,无论是否“作秀言论”但这些举动足以平息某些政客的意图。
砂拉越人引以为傲的“砂拉越人的砂拉越”口号,不是排他性标语,而是对公平治理与族群平等的坚持。
正因如此,砂拉越展现出罕见的政治稳定与族群和谐。多元族群能够在共同认同下共治共享,这正是马来西亚当前所缺乏的政治气质。
马来西亚要走出族群政治的泥潭,首先必须破除对他族与他信仰的成见。唯有当政治领袖愿意超越族群利益的算计,以全民福祉为依归;唯有当人民不再默许种族与宗教被滥用为动员工具,国家才能迈向更成熟与理性的民主。
砂拉越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邦,而是大马人眼前可学、可仿的典范。与其仰望新加坡,不如先学砂拉越吧!
(星洲日报。砂拉越。情怀大地。作者:詹亨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