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布: 10:43am 21/09/2021

今年中秋月涌海江 . 咏《清平乐》抑《一剪梅》

中国驻古晋总领事夫人,高翠莲教授

月饼飘香,月涌海江,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迎面而来。不论辛苦,不说沧桑,花好月圆,幸福吉祥,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是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希望。年年欢庆,岁岁不同,不怕八月十五云遮月,也不计正月十五雪打灯,新冠病毒的纠缠,终会为中秋大团圆、龙腾狮舞的欢庆投上阴影,让今年的中秋庆典变得别样。中秋节的魅力一半是人间烟火民俗团圆,一半是精神追求的清欢与浪漫。中秋承载着两千年来中华文明的香火传递,代代前人教给我们浓烈厚重的家国情怀与人文浪漫、心系天下的胸襟与担承。

ADVERTISEMENT

两千多年以前,先秦的周礼就把中秋作为祭祀的节日。“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即帝王秋天拜月。而我们农业社会的先民,在八月十五,向上天“报秋”庆祝,庄稼成熟曰秋。而中秋赋予人类浪漫与美好,则是源自历史上的美丽传说。

首先是“嫦娥奔月”。后羿之妻嫦娥,在危难之际,情急之下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不死灵药,不想升天奔月去了,离群索居于清冷的广寒宫。后羿得知,见嫦娥奔月后月亮格外明亮,遂拜月遥寄。这是中秋拜月的由来。

李商隐诗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丹青夜夜心”。第二是吴刚伐桂的故事。西汉时西河人吴刚不务工作,只想修仙,被罚到月中伐树,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不断,吴刚就被迫永久地劳作。李白诗中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每到中秋,我们都幻想能看到美丽的嫦娥与玉兔。毛泽东也曾遥想“寂寞嫦娥舒广袖”,“吴刚捧出桂花酒”。

宇宙飞船奔月.航天员变“嫦娥”

如今,中国的航天员终于可以登月一探究竟,不为邂逅嫦娥舞袖,吴刚桂树,而科学考察的宇宙飞船自己却变成了奔月的“嫦娥”。第三次传说的浪漫升级,是唐玄宗在中秋夜梦中步上青云,漫游月宫,恍惚中不仅见到嫦娥,听到仙乐阵阵,似有群娥起舞。玄宗素来谙通音律,于是默记于心。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唐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霓裳羽衣曲》。这为中秋节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浪漫。中秋不仅拜月,更聚会饮晏,作诗,歌之舞之。诗仙李白作《清平乐》,其中之一曰: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知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可知清平乐不是宋朝独有,它是唐教坊曲名,教坊也称梨园。清平乐之“乐”,曲与词相合,是可歌可吟的。

白居易作长篇叙事诗《霓裳羽衣歌舞》,描绘唐明皇月宫梦境与现实的歌舞,“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飘然旋转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是为暗用曹植《洛神赋》的典故,描绘仙女“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后来杨贵妃亲跳霓裳羽衣舞,中秋月有多美,嫦娥般的杨贵妃,与洛神般的宫娥在霓裳羽衣曲的仙乐中翩翩起舞,就是对月宫最“真实”的想像了。白居易的《长恨歌》也写过“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纵然杨贵妃遭遇了马嵬坡,《霓裳羽衣曲》还是被后人寻觅复活,如今听到古筝、钟磬各版的霓裳羽衣曲奏响,就如同拉开月宫中《霓裳羽衣歌舞》剧幕。杨贵妃中秋夜自唱“奴似嫦娥离月宫”,《贵妃醉酒》成为京剧舞台的经典永流传。

中国电视连续剧《清平乐》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清平乐。宋仁宗赵祯创立了封建社会仁君贤臣理想政治时代,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宋仁宗时期就占六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此时占据三大。电视剧《清平乐》让我们穿越宋仁宗时代,欣赏苏轼等名人“现场”即赋清平乐。据不完全统计,宋朝就有386首清平乐。清平乐原是汉乐府的清乐与平乐合称,也有人说指海内清平,清平乐即是清平之乐,清丽、平和,词风与曲风相切。

南宋刘克庄的《清平乐. 纤云扫迹》,把中秋描绘得清丽纯静,令人神往: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间清凉。

清平乐的词牌根本容纳不下宋词的辉煌,此后出现许多好听的词牌,我们都可叫出名字:一剪梅、蝶恋花、满江红、如梦令、虞美人、念奴娇、卜算子、琵琶仙等等,宋代的词人也分婉约派、豪放派。苏东坡《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通宵达旦痛饮的豪放派作,有天马行空的浪漫与哲思。

宋代词人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把中秋节的庆祝推到天人合一、天人对话的高度:同是瀛洲册府仙,今朝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唤起封姨清晚暑,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三夜看婵娟。中秋客作的十八风流名士堪比瀛洲仙客,合着“胡笳十八拍”的民族管乐,纵情把酒。“封姨”是古时神话传说中的封神,用“封十八姨”切合“胡笳十八拍”,喻比中秋坐上十八客,妙不可言。赏月的瓜果有“荔子荐新圆”,寓意中秋月更圆的美好,“从今三夜看婵娟”的“追月”风俗自有高雅的境界。

吃的是文化.舞的是灵魂

中秋赏月与赏桂皆成风俗。辛弃疾用一剪梅的词牌,表达另一种中秋意境:一剪梅,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词人兼将领的辛弃疾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倾注月中。

一剪梅出场,可能让我们先想到费玉清,他唱的一剪梅高雅亲和,令人难忘。不朽的宋词一剪梅是李清照的一剪梅.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同样中秋,女词人把客聚团圆、看三夜婵娟的畅快与荔喻“新圆”的圆满期盼转而变成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中秋望月,一唱千古。一如今天的歌曲《月满西楼》,把李清照的一剪梅唱得千折百转,荡气回肠。

李清照一首桂花词,惊艳了整个秋天。她用胡琴演奏的民乐《鹧鸪天》作为词牌,也成为宋朝流行的词牌。暗淡轻黄体似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桂花新语,自喻,喻人,不仅为中秋之桂赋予高洁傲岸的品格,更与千古圣贤“骚人”对话,叹诗人屈原的离骚,遍收名花珍卉,又以花喻君子修身之美德,但之中,不见桂花。

总之,中秋佳节不论我们浸润什么样的精神美育,悲欢离合,阴晴圆缺,都关乎情怀,关乎家国。问问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月》,纳兰性德的《琵琶仙.中秋》,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看他们如何写中秋,如何寄予中秋,便知道,他们也是在写《春秋》。经历山河破碎的刘凤梧的《清平乐.中秋》,目看烽火,忍看霓裳舞。举首龙山峰缺处,一片光腾玉宇。琼楼玉臂生寒,客中辜负婵娟。今夜月明如昼,何人同倚阑干?同样是清平乐,花好月圆的憧憬悲壮地化作家国复兴的持久坚韧。

不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还是如今各种版本的《春江花月夜》民乐,都把春、江、花、月、夜的五景交融,映衬演义江山如此多娇,丰满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与审美;而中秋之夜的《平湖秋月》,也是将秋、湖、花、月、夜五景交融,让钟情难忘。《平湖秋月》既是南宋的西湖十景之一,也是元代的西湖月夜名景。宋代诗人孙悦诗《平湖秋月》写道,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花影交错平湖映秋月,月到中秋分外明,花好月圆良辰美景,淡泊而幽远,美妙不可方物,美到千家万户,美到震古烁今。那是中华儿女美好寓意的精神家园。

由此可见,中秋之庆,除有越来越美的月饼,越来越壮的舞狮,吃的是文化,舞的是灵魂。要再助兴,随便翻开中华宝典,唱唱清平乐,如梦令,听一剪梅,赏霓裳羽衣曲。今年中秋,不如我们听《平湖秋月》粤曲演奏,温一壶月光下酒。要喝烈酒,邀上李白、东坡三五好友唱大歌;喝高粱小口的,请陆游、杜甫咏大曲;喝甜酒别记风情万种的柳永、李后主。要平湖泛舟、猜灯谜,邀李清照同游,如果船舟误入藕花深处,别唱知不知否的如梦令,而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