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布: 12:14pm 17/07/2020

碧海丝路、血脉相连 . 追溯广西与东南亚的文化渊源

作者/中国驻古晋总领馆程洪领事

凡是交往,皆于文化。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正因为如此,文化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是维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密切的感情与历史纽带。中国广西省因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往来、民心相通由来已久。

ADVERTISEMENT

一、广西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优势 

  

中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东南亚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互鉴之地,历来有着“文化博物馆”的美誉。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有着悠久而密切的文化交流关系,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典型例子。一直以来,郑和的故事在东南亚国家广为传唱,有关郑和的文献、文物、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已经成为东南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古代中国南方和东南亚都属于“铜鼓文化圈”,早在2000年前,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就已经在铜鼓制作方面展开了交流,双方铜鼓文化相互影响。另外,中国的儒家传统文化对越南以及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而生活在东南亚地区的很多华人华侨也深受东南亚文化习俗的影响,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与东南亚山水相连的广西在这方面也比较突出。 

首先,广西位于中国南疆,地处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交汇点,是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的惟一省区,具有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因此成为东南亚进入中国的门户,也成为中国与东南亚民间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其次,广西是中国的第三大侨乡,来自广西的大部分华人华侨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尤其是中南半岛的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因此,广西与东盟国家有着密切的人文关系。 

第三,广西的许多民族与东南亚国家的多个民族是同源异流的关系,双方地缘相邻、文化相通、习俗相近,广西的壮族与这些国家的一些民族在历史上早已有一定的交往,这一民族亲缘关系会为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合作起到催化促进作用,从而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友好关系的发展。 

此外,广西与东南亚信息、文化交流已有相当的基础和丰富的途径,已经树立了独特而多样的文化形象,更是与东盟国家保持了悠久而友好的文化交往历史。 

二、广西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历史

早在秦朝时期,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就建立“南越国”,疆域涉及今广东、广西大部及福建、湖南、贵州、云南一部和越南北部,后在越族地区设置交趾、九真二郡,推行“南北交欢”、“和辑百越”、“汉越一家”等政策,推广汉族文化。

西汉时期(约公元前200年),北海合浦作为史称“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就已是当时许多汉帝国使节、海商船行东南亚诸国交流、交易的出发地了。这在班固的《汉书·地理书》已有记载。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约公元2世纪末),广西人士燮任交趾太守,其兄弟数人分任九真、合浦、南海诸郡太守。士燮在交趾提倡诗、书、礼、乐,推行中原文化和孔子学说。东吴时期,时任交州刺史的吕岱除了派员赴“林邑”(今越南中部)、“扶南”(今柬埔寨)、“堂明”(今寮国)进行“南宣国化”,还派官员康泰、朱应出使东南亚诸国。

回国后,康泰着了《吴时外国传》,朱应着了《扶南异物志》,均记载了其海外见闻。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广西状元王世则在受宋太宗委派出使交趾处理事务时,写下了在交趾的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山川地理等见闻,回朝时奏报皇帝。南宋时曾在广西任职的周去非也写下了《岭外代答》,记录了当时地处中越边境的“邕州永平寨博易场”和“钦州博易场”每日贸易的繁忙景象:“交人日以名香、犀象、金银、盐、钱,与吾商易绫、锦、罗、布而去”。

明朝嘉靖年间,广西学者李文凤根据自己为官驻兵边疆的事实,写下了介绍当时越南风情风物的《越峤书》和《越峤方载志》。在清朝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越南阮福映建立阮朝,并按照惯例携带国书与贡物,向大清朝廷请求封号,清仁宗遂命广西按察使齐布森赴越南,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

由广西北海市创作并演出的大型舞台剧《碧海丝路》,以艺术的形式重现两千多年前广西与东南亚交往历史,印证了广西与东南亚交往的文化渊源。

大型舞剧《碧海丝路》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中国首部以中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为历史背景创作的舞剧,讲述一个发生在公元前111年动人的异域爱情故事。当时由于陆上丝绸之路受到大月氏和安息的阻碍,为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派遣以大浦为使臣的远洋船队,满载黄金、丝绸、瓷器等货物由北海合浦大浪港出发,船队沿着中南半岛,途经今天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地,远航到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开启了中国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航行,最后抵达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

途中船队偶遇一艘正处险境的南亚小船,一名美丽的姑娘在与暴风雨搏斗中岌岌可危。巨浪袭来,小船被无情的大海吞没,大海中的姑娘在拚命挣扎着。勇敢的大浦奋不顾身地救起了生命垂危的姑娘。被救起的姑娘正是酋长的女儿梅莉莎,她对大浦由感激从而产生爱意。历经数年生死海路,深爱阿斑的大浦婉拒了公主梅丽莎的求爱,不辱使命,带着国王赠送的玉器与香料凯旋返航,踏上故土。

该剧弘扬了中华民族忠诚、勇敢和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彰显了“海上丝绸之路”在推动中外友谊与合作、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正如欧盟委员会交通总司司长霍洛莱2013年7月5日在观后发言中所指出的: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连接了中欧的古代“丝绸之路”。现在我们开始着手建设新的“丝绸之路”,并且致力于将其建设成为21世纪的“丝绸之路”。

三、广西与东南亚国家的社会关系和地缘关系

广西与东南亚国家有着密切的社会关系和地缘关系,这些关系都源自于中国古代南方族群“百越”。百越的一些语言、风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及文化特征,至今在壮族、仫佬族、布依族、傣族、泰族、老族、掸族、侬族等广西、云南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民族中依然看到。如广西的京族与越南的京族(越族)、芒族都同源于百越中的骆越,至今他们还使用相同的语言、服饰和习俗。越南的侬族、岱族也与广西的壮族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他们都同源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在语言、服饰、习俗、宗教信仰、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十分相近。泰国的苗族、瑶族在历史上也是经广西、云南一带南迁过去的,他们在民族文化、民俗方面也与广西的苗族、瑶族有许多相似之处。

《岭外代答》还记录了交趾(今越南北部)青年在农历三月三日聚会、对歌、抛彩球、定情定亲的习俗:“交址俗,上巳日,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拖 。男女目成,则女受拖而男婚已定。”这一习俗与广西今日壮族民间的“三月三歌圩”、对歌、寻觅意中人、抛绣球、定情定亲的习俗如出一辙。

另外,历史上许多广西人和其他外省人一样,因躲避战乱、谋生或当劳工,而移民迁居到东南亚地区(俗称“南洋”)。他们带去和传播了中国文化,也融入了当地的社会和文化,建立了与当地人、外来族群长期聚居的华人族群,创造了独具地缘关系和地域特色的华人文化,丰富了东南亚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了华人文化、西来文化和当地传统文化共存的东南亚文化特征。

广西与东南亚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文化认同、地缘相邻、族群相亲、血脉相连,民心相通汇聚成了今天广西和东盟在艺术、教育、饮食等多元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方面的人文基础。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